决定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因素:来自中国的证据

决定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因素:来自中国的证据

ID:23715141

大小:178.04 KB

页数:48页

时间:2018-11-10

决定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因素:来自中国的证据_第1页
决定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因素:来自中国的证据_第2页
决定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因素:来自中国的证据_第3页
决定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因素:来自中国的证据_第4页
决定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因素:来自中国的证据_第5页
资源描述:

《决定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因素:来自中国的证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决定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因素:来自中的证据作者:耶鲁大学GalinaHale;科尔盖特大学CherylLong摘要:根据世界银行对中国5座城市1500家公司的调查,我们研究了外国公司的出现是否对在同一城市和产业经营的国内公司产生技术溢出。我们发现:对于技术更先进的公司产生了积极的溢出,而对于更落后的公司没有溢出或产生了消极的溢出。我们分析了这些溢出的产生渠道,发现技术转让是通过外国直接投资公司的高级技工流动到国内公司以及通过高级技工的网络外部性而发生的。另外,这两个渠道充分说明了我们发现的溢出效应,证明了日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在促进外国直接投资溢出方面的重要性。由于我们的

2、结论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国家,它们调和了其他研究中发现的具有冲突性的证据。关键词:外国直接投资,技术溢出,劳动力流动,网络外部性,中国1、简介近年来,中国积极鼓励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入。这一政策如果对国内公司产生积极的溢出则是合理的。直到今天,有关FDI溢出的经验主义文献就FDI是否对国内公司产生溢出效应还未达成共识。在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中国的FDI溢出效应以及这些溢出发生的机制。因为我们的结论要推广应用到其他国家的范围,它们协调了其他研究中发现的冲突性证据。我们特别使用了世界银行调查中的公司级数据,并得到以下结论:1.我们说明了FDI对不同的公司产生不同的溢出效应。特别是国

3、内具备高吸收力的公司经历了积极的溢出,而那些初始生产力较低的公司经历了消极的溢出。2.我们详细探究了FDI对国内具备更高初始生产力的公司发挥积极溢出的两种机制:劳动力流动渠道和网络效应渠道。特别是,能够聘用到来自外国公司的管理者和工程师的公司的生产力更高。这就是劳动力流动为FDI溢出提供了一个渠道的支持证据。另外,在其城市和产业有更多FDI存在时,聘用更年轻和更有技能的劳动力的公司往往生产力更高。这与如下论点相一致,即员工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是FDI溢出的一个机制个我们下文称为网络外部性的机制。我们的论文以多种方式对有关FDI的文献做出了贡献。首先,我们对中国FDI的效果进行

4、了详细研究,中国因创纪录的经济增长和FDI涌入而引起了研究领域和媒体的关注。虽然一些研究对于FDI在转型经济中的溢出效应通常做出了积极的评价,我们所知的对中国FDI溢出的其他唯一研究来自Tong和Hu(XX)。[1]他们提供证据,说明国内公司的生产力受益于位于同一省的外国公司,但并不受益于同一行业的外国公司。然而,因为Tong和Hu(XX)并没有控制地区和行业的固定效应,所以难以知晓是否这些结论受到Aitken和Harrison(1999)强调的选定问题的影响。[2]的确,我们发现在不控制城市和行业固定效应时,FDI的存在有积极的效应。但是一旦包括这些固定效应,roi的存

5、在就不再对国内公司的生产力产生积极的效应。因此,我们的结论与Aitken和Harrison(1999)的评述是一致的。我们进一步指出,溢出效应在基础定义上的缺乏源于FDI对国内不同生产力公司产生的不同效应。因此,我们的第二个贡献就是探讨技术差距如何影响FDI溢出。Biomstrm、Globerman和Kokko(1999)提出,国内公司的技术能力增加了积极溢出的可能性,因此国外公司和本地公司之间更小的技术差距导致了更大的溢出。与之相比,Wang和Blomstrom(1992)开发的理论模型预测,国外公司和国内公司之间更大的技术差距导致更大的溢出。我们的样本中来自中国公司的

6、证据似乎支持Blomstrm、Globerman和Kokko(1999)的技术论点。Kokko、Tanzini和Zejan(1996)使用乌拉圭制造业的数据发现了支持这个论点的证据,同时Girma、Greenaway和Wakelin(2001)在英国的案例中发现初始生产力差距较小的国内公司从FDI溢出中受益更多。我们的第三个贡献是分析FDI溢出发生的特定机制。在理论文献中已经概述了几种渠道,包括示范渠道、竞争渠道、向前和向后的链接、劳动力流动渠道。[3]虽然理论观点是丰富的,但支持这些论点的经验证据却是有限的。使用来自中国的数据,我们为FDI溢出发生的两种特定机制提供了经

7、验证据。我们首先把焦点集中在劳动力流动机制,技能人员从外国公司向国内公司的流动有助于转移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技能。Djankov和Hoekman(2000)以及Grg和Strobl(XX)分别介绍了捷克和加纳证明劳动力流动效应存在的证据。对中国的情况而言,我们也发现在中国劳动力市场渠道促进FDI溢出的经验证据。另外,我们提出了一个技能和知识从国外公司向国内公司转移的更微妙的机制,我们称之为网络外部性渠道。通过与工作在国外公司的人密切接触,在国内公司工作的高技能员工可以接触到国外公司采用的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实践,然后将其应用到自己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