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通气和氧合功能的影响

乌司他丁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通气和氧合功能的影响

ID:23827463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0

乌司他丁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通气和氧合功能的影响_第1页
乌司他丁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通气和氧合功能的影响_第2页
乌司他丁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通气和氧合功能的影响_第3页
乌司他丁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通气和氧合功能的影响_第4页
乌司他丁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通气和氧合功能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乌司他丁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通气和氧合功能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乌司他丁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性肺通气和氧合功能的影响【关键词】胃食管反流呼吸道症状食管pH监测儿童  咳嗽是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临床上引起咳嗽的病因复杂,尤其是儿童的持续呼吸道症状,在诊断上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其与胃食管反流(GER)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既往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是引起慢性咳嗽和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因。为了解小儿持续呼吸道症状与GER的关系,我院呼吸科对20例患儿进行了食管24hpH值监测,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观察组为2007

2、年3月-2008年3月因持续呼吸道症状在本院呼吸专科门诊或病房住院诊治的20例患儿,其中反复支气管肺炎12例,慢性咳嗽8例,分别符合反复支气管肺炎和慢性咳嗽的诊断标准[1-2];男16例,女4例;年龄最小5个月,5个月~1岁15例,1~2岁5例。对照组为无呼吸道、消化道症状的本院择期手术或其他疾病的恢复期患儿,共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6个月~3岁。两组年龄和性别差异无显著性。  1.2方法  采用便携式pH记录仪(DigitrapperMKIII型)常态下行24h食管pH监测。远端食管pH

3、值降至4以下持续15s以上定义为一次酸性反流。具体方法参照文献[3]。病理性GER(GER+)患儿按照“小儿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治疗方案”[4]进行治疗:奥美拉唑0.5~1.0mg/(kg·d),连续4~6周,早餐前半小时顿服;多潘立酮每次0.2~0.3mg/kg,每日3次,疗程4周,饭前15~30min服用;蒙脱石散剂:疗程4~8周。  1.3监测指标  ①总酸暴露的时间:24h总pH值、立位和卧位食管pH值<4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②连续酸暴露的持续时间:反流持续时间≥5min的次数和最

4、长反流持续时间;③酸暴露频率:食管pH值<4;④Boix-Ochoa综合评分:对上述3项6个指标进行系统评分,即(测定值-均数)/标准差+1,计算出总积分。综合评分>11.9即为GER+。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分别采用组间比较t检验和x2检验。  2结果  2.1各项反流指标监测结果  观察组各项反流指标如酸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时间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具体见表1。根据Boix-Ochoa诊断标准,观察组GER+检出率为70%(14/20),对照组为3.2%(1/25),差异

5、有显著性(P<0.05)。其中反复支气管肺炎GER+检出率为75%(9/12例),慢性咳嗽GER+检出率为62%(5/8例),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2.2不同年龄患儿GER检出率比较  随着年龄的增加,患儿GER+检出率逐渐降低。5个月~1岁组、1~2岁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7%、20%,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GER+的患儿治疗前后24h食管pH值检测结果比较  14例GER+患儿按照“小儿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治疗方案”[4]进行治疗,治疗2个月后复查食管pH

6、值。治疗后各项反流指标均低于治疗前(P<0.05),见表1。  2.4随访结果  除1例伴有重度GER的支气管肺炎患儿,经过4个月左右的治疗症状才缓解,另外8例反复支气管肺炎GER+及5例慢性咳嗽GER+病例,经过1~3个月的抗反流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14例GER+并持续呼吸道症状的患儿通过抗反流治疗在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3讨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和慢性咳嗽的发病机制、防治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除与免疫功能缺陷、遗传因素等有关外,目前认为其还与GER有密切关系。国内外学

7、者都已认识到GER与某些肺部症状有关。有文献报道,成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19%~45%合并GER,而哮喘患儿中30%~50%伴有GER[3,5-6]。目前认为GER引起肺疾患的机制主要有三种:①胃液误吸入呼吸道引起化学性刺激;②胃液刺激上呼吸道感受器;③胃液刺激食道黏膜感受器。本研究对20例表现为持续呼吸道症状的患儿进行24h食管pH监测,结果显示患儿的各项酸反流指标及Boix-Ochoa综合评分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表明病例组与GER有密切关系。根据GER诊断标准,病例组GER检出率为70%

8、,其阳性率高于Irwin等[7]的研究结果(为32%)。分析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本次研究对象为儿童,家长重视及医疗水平提高,患儿得到及时诊治有关;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研究对象入选前已排除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且为经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者。【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4-107.  [2]ChenPH,ChangMH,HsuS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