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店楚简与战国早期儒学

郭店楚简与战国早期儒学

ID:23897531

大小:62.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11

郭店楚简与战国早期儒学_第1页
郭店楚简与战国早期儒学_第2页
郭店楚简与战国早期儒学_第3页
郭店楚简与战国早期儒学_第4页
郭店楚简与战国早期儒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郭店楚简与战国早期儒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郭店楚简与战国早期儒学近百余年来,每有考古新发现,总必然会引发出学术界突破性的进展,从而推进了人们认识本国历史和本民族思想文化真象的进程。如果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及甲骨片的发现,曾激起几代学者考研中国古史的热情,以至于今则已取得了难以计数的成果;那末,近年郭店楚墓战国竹简的公布,则引出海内外学术界“重写先秦思想史”的呼声,数年间公开发表的研究成果亦已为不少。本文在前贤时修研究基础上,着重论析郭店楚简与战国早期儒学的关系,管蠡之见,就教方家。一、郭店楚简与早期儒学顾炎武曾指出,周贞定王二年(公元前467年)至周显王三十五年(公元

2、前334年),凡一百三十三年间,“史文阙轶,考古者为之茫昧。”(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史文阙轶”的情况?孟子曾说:“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2)就是说,一些对诸侯不利的典籍被人为地、有意地毁掉了。这可能是历史上曾存过的真实情况,只要看看后来秦廷的“焚书”就不难想见了。但除此之外,造成“史文阙秩”可能还有列的原因。但无论如何,“史文阙轶”毕竟为治史者带来了重大问题。譬如,顾氏指出的时代,正是好之后七十子及其后学的时代。正因为“皆去其籍”、“史文阙轶”,以至于《韩非子·显学》所说“儒分为八,墨离为三”等先秦思想史的具体情形,长期以

3、来不甚了了,学者所知甚少。197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的一座战国时期的楚国贵族基葬(考古学界命名为郭店一号墓)中出土了一批竹简。经过古文字专家的整理识读,楚简图版及释文已于1998年5月由文物出版社版发行,书名定为《郭店楚墓竹简》。郭店一号墓的下葬时间,考古学界初步确定为公元前350一前300年,墓中的二、“儒简”与《中庸》自宋儒大力表彰“四书”以来,《中庸》一直在儒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此书究竟成于何时?是否为子思所作?其内容究竟是不是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有无后人增饰的成分?这些至今都还是学者们聚讼不已的问题,而“儒

4、简”的问世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十四篇“儒简”中,目前可以确定并且学界意见对比较一致的子思作品有《缁衣》、《五行》两篇。《缁衣》出于《子思子》,这在史书上本有明确记载,如《隋书·音乐志上》引沈约之言曰:“《中庸》、《表记》、《坊记》、《缁衣》,皆取《子思子》。”按:《子思子》一书,《隋书·经籍志》、《新唐书》、《旧唐书·艺文志》均有著录,可见其至少隋唐时尚存。正因为隋唐时还流传于世,所以唐马总《意林》引《子思子》十余条,其中见于《表记》者一条、见于《缁衣》者两条;《太平御览》引《子思子》,见于《表记》者一条;《文选注》引《子思

5、子》,见于《缁衣》者两条。“儒简”中《缁衣》既本为《子思子》中之一篇,则《表记》、《坊记》等似亦可判定为出于子思之手。至于《五行》篇,早在二十余年前马王堆汉墓中就已被发现达,所见者“经”之外还有“说”。魏启鹏先生曾根据其思想特点定为“战国前期子思氏之儒的作品”,庞朴先生则指出文中“仁义礼智圣”即是《荀子·非十二子》所批判子思“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的“五行”,揭开了思孟之儒五行说之谜。(17)但由于马王堆汉墓年代较晚,又缺少更多材料可以分别说明“经”和“说”的年代,故而当时学者往往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并多认为是孟子后学的作品,其年代

6、约在战国后期,甚或在西汉初期。这次出土的楚简《五行》,与帛书《五行》相比,有“经”无“说”,此可见《五行》“经”的部分成书年代更早,很可能是子思的作品。若将“儒简”中《缁衣》、《表记》、《坊记》与《五行》均看作是子思的作品,则不难发现这两类作品在文体和内容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别:《缁衣》、《表记》、《坊记》三篇右形式上主要记述孔子的言论,每章均冠以“子曰”或“子言之”,体例类似《论语》;每篇除了一个基本主题外,往往还涉及较广泛的内容,当属杂记性质。如《缁衣》篇,依郑玄《礼记目录》:“名曰《缁衣》者,善其好贤者也。《缁衣》,郑诗也。”然其内

7、容实际以讨论君臣关系为主,同时涉及君民关系、交友之道、言行之要等等,“好贤”仅为其中一小部分;《坊记》主要讨论礼、刑对人们鸻的防范,同时涉及祭祀、交往之道等;《表记》主要记录了有关“仁”的议论,还涉及君子持身之道、言行之要、卜筮等。此外,这论多引《诗》、《书》、《易》、《春秋》,尤以引《诗》为多,其情形与《论语》颇相类。而《五行》与这三篇有别,主要阐发和论证作者自己的思想观点,当为一篇独立的哲学论文。全文主要围绕仁义礼智圣形于内的“德之行”与不形于内的“行”步步展开,层层递进,各段之间具有严格的逻辑关系,很少有脱离主题的议论,更无引用

8、“子曰”之处,间或引《诗》也仅限于个别章节,与《缁衣》等动辄“子曰”、且几乎每章多次称引《诗》《书》的情况有很大不同。《五行》更有极高的理论思辨色彩,这与《缁衣》等篇文句简单,多为警句格言形成鲜明反差。《五行》与《缁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