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学生“懂”而不会做的问题的反思

对于学生“懂”而不会做的问题的反思

ID:23975751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对于学生“懂”而不会做的问题的反思_第1页
对于学生“懂”而不会做的问题的反思_第2页
对于学生“懂”而不会做的问题的反思_第3页
对于学生“懂”而不会做的问题的反思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于学生“懂”而不会做的问题的反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对于学生“懂”而不会做的问题的反思高三第一轮复习已经进行了一半多了。我是一个年轻的高中数学教师,虽然很年轻,但是对于同班级的其他有经验的老教师,我的好胜心极强,我对学生的要求就是绝对不可以比别人差,我一直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由于我的年轻缺乏经验,所以我一直努力,我想一份耕耘换来一份收获,我的付出总会有回报。  有的学生常说教师讲的题目能听懂,但就是到自己做的时候做不好。学生每天做大量的练习,其实好多题目都重复的做,但是每次都有学生出错,有时教师埋怨学生,学生也一头雾水。我也一直在思考,该如何解决,有什么捷径可以走?如果说告诉学生不要着急,多做几遍就会记住了。但是学生的时间是

2、有限的,自从我上班以来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以下几点:  1.教师包办课堂  很多知识点都是教师讲、学生听,一言堂式教学法,学生思考、探索的很少。学生被动接受,整天做大量数学习题,重复量很大,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机会基本没有,独立动手能力更差,对题型稍加变化就不知所措,数学思维能力较差。  2.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  很大一部分情况,明明会做的题目却很容易弄错,思维定势现象很严重,对公式不能熟练运用,尤其是求相关立体几何知识的问题,以及数学复合函数的求导法等问题更严重。  3.学生上课听课状态不好  这也是学习效果不佳的主要因素。一部分学生反映,教师课堂上讲的知识基本能听懂,过

3、一段时间就忘了,翻开课本看着还会做,但自己做题时很容易出错。实际上,这些学生听懂的只是知识的表面上的东西,并不了解问题的实质,以及它所蕴含的数学科学方法,因此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4.学习不刻苦  现阶段的学生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学习不能吃苦,比较懒惰,没有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分析总结习惯。看到题目后忙于动手,缺少全面分析过程,做到一半发现思路错了,导致做题时间的极大浪费,考试时时间也不够用,所以得不了高分。还有的学生遇到难题有畏难情绪,不肯钻研,缺乏攻关精神。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找过很多学生谈话,了解了他们的心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几点应

4、对策略:  1.关爱学困生,从多方面激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要想办法让学生热爱数学,教师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心灵,经常使用激励性语言、批语、留言条等方式,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和勇气,通过多种媒体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  2.精选习题、例题、考题,尽可能使题型层次化、科学化  要强化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性记忆,尤其是那些较为重要的知识点,一些不太好懂的定理、定律等及时进行测验,加强双基考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得好、学得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  教师做到备课充分,备教材、备学

5、生、备重点难点,把事先预计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周全,课堂上每一个环节环环相扣,教学生听课兴趣盎然,集中全部精力去学习。好的方法是成功的钥匙,在教学时,不同类型的解题方法和基本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爱学、会学、愿学。如数形结合法、函数方程法、图表法、归与转化法、单选题的直接法、排除法、特殊值法、代入法、极值法等。  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成长经历,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将有不同的方法。所以,我的观点是要教给学生数学思想方法,要在解题后留给学生时间去体会题中所含知识点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要让学生自己去总结题中所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环节中应该注意

6、以下几点: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必须做到备课充分。  (2)要能突出重点、化解难点,低起点高落点。  (3)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上课听讲兴趣。  (4)根据具体内容,选择恰当的科学教学方法。  (5)关爱学生,多找学生谈心,及时鼓励学生。  (6)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去感化学生。  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围绕着学生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教学课堂的气氛。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导演。  总之,在一堂

7、课中,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操作,应尽量优化教学环节,科学施教,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