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语文课以“文味”[论文]

还语文课以“文味”[论文]

ID:24094130

大小:1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2

还语文课以“文味”[论文]_第1页
还语文课以“文味”[论文]_第2页
还语文课以“文味”[论文]_第3页
还语文课以“文味”[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还语文课以“文味”[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还语文课以“文味”还语文课以“文味”江苏宝应县城中小学(225800) 李红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相比,语文课必须有“文味”,这是毋庸置疑的。何谓语文的“文味”?我认为,应是师生双方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对文本进行感受、体验、理解、想象,在获得文本的精神和言语智慧时所体现出来的整体情味。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语文教学过于注重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言训练成了机械操作,思想教育成了道德说教。没有“文味”滋润的语文课堂令人疲倦。这样的语文教育怎能促使学生成人、成才?语文课要上得有“文味”,我认为必须要

2、有以下“四味”。一、设置趣点,“披趣入文”,让学生感受到兴味盎然语文教科书中的选文文质兼美,涉及的内容广泛,蕴藏的内涵丰富。每当新书发下来时,学生最先翻看的必是语文书,究其原因,是课文有趣。因此,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出“趣点”,引导学生“披趣入文”,从而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有趣。1.在细节描写处找趣点。细节描写能使整篇文章更加生动、真实、有趣。在讲课过程中,引导学生体味这些趣处,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在意义。如《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文章中用极其细腻的文字刻画了小艇的样子及小艇在纵横交错的河道

3、中自由行进的场景。文章以点带面,突出了“水城”威尼斯的特点,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也更加了解了这个城市的特点。2.在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中找趣点。一篇文章在写作过程中总会结合一定的写作背景,也就是文外的趣点进行创作。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深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将整理好的课外知识点及相关资料在课内进行引申,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如教学《赠汪伦》一诗,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下这首诗的历史背景,介绍这首诗的有关传说,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体会这首诗的意义了。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让

4、学生体验到有滋有味教科书中有很多选文充满了激情与真情。教学这些课文,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心理学角度讲,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因素往往对人的情感起着感染作用。因此,要激发情感,必须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感受。教师应以课文的情为基调,以自身真挚的情拨动学生的心弦,点燃学生的情。创设情境时应遵循动静适宜的原则。小学生的天性就是比较爱动,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在课堂上让学生适当动起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如《草原》一课,学生通过看图、美读、联系生活实际,领略到了草

5、原的美丽风光。此时,我让学生自写、自吟小诗,抒发对草原的赞美之情。虽然一首首小诗还显得比较稚嫩,但仿佛让人触摸到了一颗颗陶醉于其中的心。三、引发辩论,激活思维,让学生领悟到意味深长学生是有独立个性的个体,不同的学生阅读同一部文学作品,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有些还可能产生截然相反的观点,我们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教学中,教师可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辩论,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启迪,求得真知。比如,一位教师教学《山谷中的谜底》一课时,在谜底

6、揭开后,设置了这样一个辩题:“有人这样评价雪松:面对大风雪,雪松只是一个劲地弯曲,这是在向风雪低头,它们是一群弱者。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学生在仔细阅读第二自然段后,从松树是“智者”和“强者”两方面对这种看法进行了反驳。这种辩论,升华了学生对文章主题的认识。四、引导欣赏,加强阅读,使学生品尝到香醇“书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是突出语文课“文味”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欣赏的方法有很多,教师

7、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取不同的方法。我常运用对比法引导学生欣赏。如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当学生被危难中父子间相互信任、骨肉相连的真情深深震撼时,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阅读了冰心的散文《往事》。文中,作者直抒胸臆的一段话——“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让学生感触颇深,从平凡小事中透露出的真挚母女情同样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教学《暮江吟》中“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一句诗时,我用李贺《马诗》中的“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与之作对比欣赏,引导学

8、生体会到这两句诗都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都运用得贴切、自然、栩栩如生。一经对比,学生的兴致高涨,领悟得很快,印象也很深,香醇的“书味”也在他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一位文学家说过:“欣赏,是对美好事物的享受,是对其中趣味的领略。”在语文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一些优美的文章,让学生潜心阅读,真心感受,细心体味,悉心探究,使学生视阅读为一种充满乐趣、情趣的享受,语文课也就真正进入了“文味”浓郁的境界。(责编 刘宇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