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ID:24237813

大小:6.10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1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_第1页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_第2页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_第3页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_第4页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WORD格式可编辑《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3~104页,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1.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根据折线统计图中的数据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2.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3.经历观察、比较、分析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教学重点: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会用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并能读懂图意,分析问题。教学难点:根据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进行预测和推断。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

2、组美丽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出示小区绿化图片。)师:欣赏过后,说一说你的感受吧。生1:真漂亮。生2:如果我也能住在这样的小区就好了。生3:这里的绿化工作做得非常好。……师:我们都知道绿色植物有美化环境、保持水土、制造氧气和净化空气等作用。园林绿化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的愿望,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请看,这是滨海市和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出示统计表。)专业技术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师:说一说你从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滨海市2004-2012年人

3、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怎样?生: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怎样?【评析: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教师以精美的图片展示了小区绿化的美丽景象,从现实的素材入手,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活了学生头脑中有关统计的经验。把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认识折线统计图。①尝试统计,体会学习折线统计图的必要性。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怎样?谁来说说看?生1:越来越多。生2:逐年增加。师:能说说你们是怎样得出这个结论的吗?生

4、:通过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发现的。师: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条件。你能想个办法把这个变化情况用更直观的形式表示出来吗?有什么好主意?生:画统计图。师:那就赶紧行动起来,在老师课前发给你的学习卡(1)上完成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统计图吧。专业技术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学生活动。)②班内交流,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画法。师: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怎样?你是怎么表示的?谁来交流一下?生:我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这样可以直观地看出绿化面积的数量。(屏幕展示学生根据统计表制作的条形统计图。)

5、【评析:新课程观要求“以学定教”、“教”服务于“学”,本环节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自己选择整理统计的方法,并且通过亲手制作条形统计图,巩固复习以前学过的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回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这一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回忆和梳理,也为新知的探究做好了铺垫。】师:与统计表相比,条形统计图的确可以直观地看出绿化面积的变化情况。那有没有能更加直观地表示这种变化的统计图呢?(学生沉思。)师:请看大屏幕。(出示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专业技

6、术分享WORD格式可编辑师:认识吗?生:我在电视上见过。师:嗯,你真是生活的有心人。其实呀,这就是折线统计图。(板书。)师:我们一起来看一遍这个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注意认真观察。(屏幕动态展示在绘有纵轴、横轴的空白图上描点连线的过程。)师:谁能试着说一说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步骤?生:先描点,再标数据,最后连线。师:观察细致,总结到位,了不起!【评析:借助课件的动态演示,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在观察、感悟中体会、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步骤。相信此间学生获得的一定更多,记忆的一定更深刻。】(屏幕同时呈现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变化情

7、况折线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师:对比观察这两张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生1: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个直条表示数量的,而折线统计图是用点和线段表示的。生2:折线统计图看的不是很清楚,而条形统计图可以一眼看出它所表示的数量。师:折线统计图能否看出数量的多少?通过什么看出来的?生:通过点。师:也就是说折线统计图中的点的位置是表示数量的多少的。那么老师有一个疑问,连接这些点的线段又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师:看到大家讨论得这么热烈,相信一定有了不少的收获,哪个小组先来交流?专业技术分享W

8、ORD格式可编辑生1:我们小组认为这些线段可以让我们看得更清楚。生2:我们认为这些线段表示上升或下降。生3:可以更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师: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