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ID:24263158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3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_第1页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_第2页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_第3页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根据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大小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根据多年的教学体会,个人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夯实专业知识,展示个人魅力  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但要求老师要有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有人曾形象地说,教师自己拥有一桶水,给予学生的那一杯水才会有份量和质量。所以,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应加强相关学科的学习,如心理学、教育学、文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等;关心时事学习,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

2、学习。在教学中,既能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又富有强烈的时代气息。由于数学课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问题联系密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生活热点、焦点问题,如果老师能因势利导,启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理解这些生活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  二、巧设课前导入,激发求知欲望  中学生心理有一个特点:好奇。它往往会形成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以数学本身丰富的内容,处处给予新鲜感。4  精心设计一个新颖、特别的导入方法,开始讲课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讲授比例线段时,我先讲了一则故事:公安人员一次在侦破案件时,发现在现场有作案人留下的

3、脚印,公安人员立即取下脚印,并根据脚印推算出作案人的身高,作为侦破案件的科学依据。那么,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原来有这样一个比例关系:脚印长:身高=1:7,学生一下就被吸引住,颇有兴致地量脚印算身高,也有学生从自己的身高推算自己鞋子的尺码来印证。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比例线段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创设愉悦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在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笑星我国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指出:“每堂课都应充满学生的笑声。”良好的课堂气氛不是鸦雀无声,而应该是充满笑声;学生在一堂课中感受的不是压抑和沉闷,而应该是轻松和愉快。培养学生学习数学

4、的兴趣,数学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板起脸孔说话,语言呆板枯燥的陋习,充分发挥语言的作用,语言既要准确、严密又要力求声情并茂、幽默风趣。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听起来轻松,而又发人深省。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适当采用典故、成语、俗语、顺口溜等。同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的多个感观器官都受到适当的刺激,让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处于一种兴奋状态。  四、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4  心理学研究表明:熟悉的、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内容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类似的学习对象容易被学生感知,并能促进知识的迁移。教师讲授内容要贴近生活和实际,举例要生动有趣,为学生铺设好通向数学宫殿的桥梁,使学

5、生感到数学知识有用且能学好。如:在等比数列这单元,我讲了借羊分羊的故事:古代一农夫临终前对三个儿子说,我仅有17头羊留给你们三人,老大得一半,老二得三分之一,老三得九分之一,讲完就去世了,怎么分呢?难倒了兄弟三人。这时来了一老农,手牵一头羊,思索了片刻说:“我把这头羊先借给你们,这样一共18头羊,按比例不是好分了,老大得九头,老二得六头,老三得二头,还剩下一头仍还给我。”这样分对吗?似对又不对,这就使学生对学习等比数列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紧迫感。学完等比数列,学生纷纷证明这样分的方法是正确的,认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数学兴趣也明显提高。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们在教学过

6、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努力把数学知识置于实际情景中去,帮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完二次式定理后说:“今天是星期一,从今天算起第50天是星期几?”学生的思维一下凝滞住了,我接着在关键处诱发了一下:“一个星期有七天,50天有多少个七天,还余几天?”茅塞顿开:求余数,迅即有学生列出。前50项都含有7的因数,所以50除以7的余数是1。学生情不自禁地说:“仍是星期一!”这是一种获得成功的激情。  五、优化教学方法,体现主体热情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

7、讨论法、“答记者问”、辨论会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4  总之,数学的教学任重道远,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场所,教师应该“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每个教师应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灵活采取相应的方法围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教学,才能充分提高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