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生活化”意义刍谈

数学教学“生活化”意义刍谈

ID:24575768

大小:10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5

数学教学“生活化”意义刍谈_第1页
数学教学“生活化”意义刍谈_第2页
数学教学“生活化”意义刍谈_第3页
数学教学“生活化”意义刍谈_第4页
资源描述:

《数学教学“生活化”意义刍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数学教学“生活化”意义刍谈  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的应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观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果仔细琢磨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就会发现许多内容都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新课,数学教学要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相关点,并架起桥梁,让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从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内驱力,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提高数学修养

2、和实践应用能力,而且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改潮流,我对历年县局教研室的各年级期末数学检测试卷做了一个分析,因为检测是对教学成果的体现,而对它的研究更能指引我们的教学行为。我发现“生活化”是一个一成不变却又愈演愈新的主旋律,而新的课程标准和教育现状都迫切促使数学教学向“生活化”发展。面对“生活化”这样一个耳熟能详的名词,恐怕很多教师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它是教学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恨的是它是一个主观性的工具,如何才能做到利用的最优化,甚或只是合理地利用呢?我想这首先就需要我

3、们对这样一个名词有一定的了解,下面我就自己从书本、课堂以至教学的各个阵地中得到的信息谈谈自己对这一名词的理解:  一、数学教学生活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4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如果老师能很好地将这些枯燥的知识从生活化的途径入手,便会巧妙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例如,在我校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有一次,我听了一堂“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公开课。课的开始,老师

4、讲了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故事:森林里,猴王带大家去摘桃子,大家非常努力地摘了好多桃子,高高兴兴地回家了。回来后,大家吵着要猴王分桃子,第一批(4只)猴子来了,猴王给了它们3只桃子;第二批(8只)猴子上来了,不停地叫“3只不够,3只不够”,猴王就给了它们6个桃子,它们高兴地走了;第三批(12只)猴子上来了,也不停地叫“6只不够,6只不够”,猴王给了它们9个,第三批猴子一看,非常高兴,觉得它们分的桃子最多。同学们想一想:实际情况是第三批小猴想的那样吗?故事讲完后,学生们马上热情高涨,基本上得出了正确的

5、结论――这样的分配很均匀。  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将学习任务与情境相联系,可以激起儿童浓厚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动是孩子的天性,将学生置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究的

6、机会。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4时,为了防止学生对定义中的“对折后完全重合”与“沿中线两边形状完全相同”产生混淆,我让学生通过“剪窗花、庆元旦”的活动感知对称的意义,学生们在游戏中很快接受并理解了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沿着这条线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才叫轴对称图形。最后让学生去发现探索生活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还发现了数字、英文字母、汉字中还有轴对称图形。学生完全理解了“轴”对称的意义。在活动中,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对学习活动作出审时度势的调整,把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探索对象。在

7、教学中学生能够自主探索,从生活实践中去发现,要真正蹲下身子与学生说话。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新知联结点―新知增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会学习。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概念  数学里有大量的概念,所谓概念,是具体形象事物的抽象与概括。它反映客观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它在舍弃了事物的本质方面的同时,又失去了具体形象的支撑,变成了一段抽象的数学术语。严密的数学概念,往往让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但“生活化”教学手段的引入,

8、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展示数学知识的来源,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把现实社会中的数学题材引入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实际背景的前提下,自主探索、获得相应的数学概念,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圆锥的认识”4教学中,圆锥的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在教学中,如果向学生说明母线的概念,然后向学生说明每条母线都相等,展开后其侧面就是一个由一个顶点和剪开处的两条线段(展开后的扇形的半径)以及一段圆弧围成的扇形,学生似乎总是很难理解,于是我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圆锥,注意自己制作的过程,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