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中贫困线和贫困率的测算论文

社会保障制度中贫困线和贫困率的测算论文

ID:24863364

大小:5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6

社会保障制度中贫困线和贫困率的测算论文_第1页
社会保障制度中贫困线和贫困率的测算论文_第2页
社会保障制度中贫困线和贫困率的测算论文_第3页
社会保障制度中贫困线和贫困率的测算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社会保障制度中贫困线和贫困率的测算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社会保障制度中贫困线和贫困率的测算论文【内容提要】确定合理的贫困标准和贫困线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一环。本文从贫困的定义与分类出发,论述了计算贫困线和贫困率的几种主要方法,然后提出了利用收入分布函数计算贫困线和贫困率的新方法。本文还同时提出了一种拟合收入分组数据的分布函数,效果十分理想。收入分布函数的拟合是本文所提出的算法之关键,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取决于分布函数的拟合质量。本文将生物学中常用的逻辑斯蒂(Logistic)函数稍加变形应用于收入分布函数的拟合取得了理想效果,并给出了计算实例。【关键词】最低生活保障线/贫困线/收入分布函数【正文】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贫

2、困标准、贫困线最低生活保障线是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它的主要目的是履行生活保障的职能,以便人们在年老、失业或其他缺少固定收入的情况下.freelF(t)=0,limF(t)=N,F’(t)>0t→-∞t→+∞因此,只要将该函数稍作变形即可用于收入分布拟合。我们将它变形为:1F(t)=─────────t>01+αe-bt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它来拟合收入分组数据了。我们采用极大似然法,根据收入分组数据来估计式中的参数a、b之值,拟合过程借助于计算机进行。试算结果表明:在分布函数的中间区域,理论曲线上升得快。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将自变量t改写成t1/kK取大于1的整数,

3、拟合效果得到极大改善,当k≥20时,k的变化对拟合效果影响已十分微弱,因此取定k=20,这样我们最终选择F(t)=1/1+αe-bt1/20,这种形式的函数来拟合中国城镇居民的收入分布。三、计算实例下面以1989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组数据为例说明拟合的具体过程及结果。数据引自《中国统计鉴1990》,如下表表11989年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分组数据附图{图}根据以上数据用极大似然法得到F(t)中的参数为a=2.0738×1037,b=60.2078利用计算机作图软件可以画出相应的拟合曲线,如下图。图中光滑曲线为拟合的理论曲线,"x"号中心点为观察值(即分组数据)的位置。由图中

4、可以看出,观察值几乎完全落在理论线上。因此拟合效果十分理想。下面根据拟合结果和上文所提出的计算方法计算相对贫困率α=10%时的相对贫困线t,α。附图{图}这表明:在相对贫困率α=10%时,198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低于731.7元者为贫困家庭。这就是1989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贫困线。当然这里笼统地确定一个全国统一的贫困线未必妥当,各省市可根据本地区的统计数据采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各自的相对贫困线,以此作为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科学依据。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拟合的收入分布函数F(t)及已知的绝对贫困率t,..毕业β计算相应的绝对贫困率β。以1996年中国农村居民人

5、均纯收入分组数据为例,对此数据进行拟合得到a、b之值分别为:α=4.5342×1025,b=40.7335又根据世界银行《1996年发展报告》,中国1996年农村绝对贫困线为每人每天0.6美元,按当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及农民纯收入占其人均总收入比重(1577.74/2337.87,引自《中国统计年鉴1997》)折算为每人每年纯收入的人民币值为:t,β=8.2×0.6×365×1577.74/2337.87=1211.92(元)代入F(t)中为:β=F(t,β)=27.3%即按世界银行确定的绝对贫困线标准计算,中国农村1996年的绝对贫困率为27.3%。四、本方法综述及其意

6、义综合上述分析论证和实际计算过程,可将本文所提出的计算方法综述如下:1.搜集居民收入分组数据。2.对收入分组数据用F(t)=1/1+αe-bt1/20进行拟合,得到参数a、b之值。3.根据给定的相对贫困率α计算相对贫困线t,α,公式为t,α=F-1(α);或根据已知的绝对贫困线t,β计算绝对贫困率β,公式为β=F(t,β)。本方法的重要意义在于为最低生活保障线提供了一个定最的计算方法,所需资料直接来自统计年鉴,不需要重新进行抽样调查,计算结果相当精确可靠。当前各级政府正在抓紧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其中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是这一工作的重要一环,本文的计算方法正是针对确定最低生活保

7、障线的量化指标而提出的,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