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讲课笔记资料31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讲课笔记资料31

ID:25337353

大小:2.14 MB

页数:135页

时间:2018-11-19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讲课笔记资料31_第1页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讲课笔记资料31_第2页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讲课笔记资料31_第3页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讲课笔记资料31_第4页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讲课笔记资料31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讲课笔记资料3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讲课笔记三级课程1—裹束什么 一、裹束是什么意思?  这是三级课程的第一课,这个学期主题是“裹束”。“裹束”是什么意思呢?以前我也见过一些,这个学期将会深入讨论。  “裹束”这名词,来之于《玉堂禁经》:“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三者兼备,然后为书;苟守一途,即为未得。”“裹束”是书法三大要素之一,也是最后一步。  历史上提到“裹束”的书很少,除了《玉堂禁经》,另一篇就是卢携的《临池诀》。张怀瓘是盛唐时人,卢携是晚唐时人,晚一百多年。卢携做过唐朝的宰相,政治地位很高。他想学书法,但没遇到好

2、老师:“小子蒙眛,常有心焉,而良师不遇,岁月久矣,天机懵然。”“天机”就是书法的秘密。找不到好老师,卢携是靠自己读书研究:“因取《翰林隐术》、右军《笔势论》、徐吏部《论书》、窦臮(jì,古同“暨”)《字格》、《永字八法势论》,删繁选要,以为其篇。”  他把一些论著,选中重点,写成《临池诀》这篇文章,其实就是他学习书法的心得。卢携从这些著作中总结出八条要点,其中三条是:第一用纸笔,第二认势,第三裹束。唐代书籍传播主要靠手抄,手抄本难免彼此有点不同。这三句话和《玉堂禁经》大同小异,书法就是这三要素。这是唐代第二篇著作讲到

3、裹束。出之于一位宰相之手,可谓证据非常确实。     其实“裹束”对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写“永”字已经做过了。你看,书法第一用笔,“九用”就分布在“永”字八个点画中。-  然后我们学会了看笔势,一级课程第39课中已经提到,“永”字可分为四个笔势。这里有单一笔势,也有复合笔势。一点是右侧势,然后是钩努势、蛇头势、交争势。最后把四个笔势合在一起,放到各自的位置上,一个“永”字就出来了,这就是“裹束”。我跟大家讲过两步成字,点画组成笔势是第一步,笔势裹束成整字,就是第二步。二、筋节是裹束的根本 “永”字八笔都是点画,就裹束的

4、本意而言,它不是着眼于点画,而是着眼于筋节。筋节是裹束的根本。  一级课程40课介绍过骨肉筋节等点画的元素。所谓“筋”,就是笔锋的轨迹,那是笔锋走过的道路,习称大圈。大圈只要用一根线就表现出来了,就好像你要表现中国高铁的路线,也只需要几根线就可以了。所谓“节”,就是调整笔心的地方,习称小圈。小圈有些是明节点,有些是暗节点。有些明节点往往可以事先决定。好像“永”字,有些明节点我们写之前就心中有数了。但有些节点是书写中临时调整的,有需要就加一个,好像开车时时调整方向盘一样。     临帖写字,先看筋节。有些字很简单,如王

5、羲之《兰亭序》“人”字,交争势,撇捺弯曲度很小,几乎都是直线。明显的小圈就是一撇起笔处,这是两圈蚕头写法。那为什么捺笔两头细中间粗呢?当然是侧锋的分数不同,中间有下蹲的动作。但这动作跟筋节没有关系,只是加了肉。褚遂良《阴符经》“人”字,大圈还是交争势,撇是七号位,捺是九号位。大圈就是7-9,这是大方向。但我们看到这里都是明显的弧线,这是因为运笔时动了手腕,不断地调整方向,所以产生了很多节点,线条也就是因为这样从直线变成了弧线。所以筋节各有作用。大圈决定基本的方向走势,小圈可以影响路线的曲直。-    我们以前比较过早

6、期真书和后来真书、行书之间的不同。早期真书用笔比较简单,一个“一”字,大圈筋就是水平一横,最后重蹲,顿笔收尾,形成一个节。后来书法用笔动作增加了,如《兰亭序》“一”字,起笔多了一个节,写出来效果就比较好看。  再举个例子,“天地玄黄”的“玄”字,大圈两个笔势,上面是奋笔势,下面是蟠龙势。但具体行走这两个笔势的时候,小圈就起了很大的作用。智永草书“玄”字节点很多,点画分得很清楚。所谓草书点画如真书,智永做到了。孙过庭行笔较快,但基本的转折都在。怀素急于表现大圈,写出来好像一个“立”字。颜真卿批评他没有真书的根底,确实是

7、这样。其实就是小圈的运用不好,只写了一个大圈。简言之:  筋是大圈,节是小圈。  筋是笔锋运行,节是调整笔心。  裹束筋节,包括行笔和调锋。三、筋节的表达  以前我们写“永”字,我建议大家先写中线。所谓中线,就是把大圈和主要的小圈裹束起来,这样,一个“永”字的基本形状已经确定了。-  所以,裹束一个字的筋节,就把基本架构肯定下来了。但这个字有没有写完呢,当然没有。“永”字除了筋节,还有其他要素,如骨肉。右面这个是筋节上加了骨肉的,这就好看多了。这时,骨肉遮盖了筋节,或者说骨肉装饰了这个结构。就像地图上选定一条路,你可

8、以开汽车,可以骑自行车,也可以步行。 【田牧说:“表现筋节用中锋为主,可以尖锋,也可以侧锋;偶尔也有用偏锋的。笔心线与点画线的关系:垂直是正锋,交叉则是偏锋。正锋则骨,偏锋则肉。笔锋越偏,其肉越多;过则孱弱无力也,当慎用之。”“智永字中多有侧锋、偏锋。”】简言之:  在书法中,筋节不是直接表达的。  表现筋节可以用尖锋,也可以用侧锋。  骨肉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