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鼻窦血管周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

鼻腔鼻窦血管周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

ID:25350878

大小:5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9

鼻腔鼻窦血管周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_第1页
鼻腔鼻窦血管周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_第2页
鼻腔鼻窦血管周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_第3页
鼻腔鼻窦血管周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鼻腔鼻窦血管周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鼻腔鼻窦血管周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论文【关键词】血管周细胞瘤血管周细胞瘤,又称血管外皮细胞瘤,是较为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它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无明显性别及年龄差异,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鼻腔鼻窦血管周细胞瘤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81岁.freelin,P70次/min,BP140/100?mmHg。专科检查:外鼻无畸形,右鼻腔内见一灰红色肿物,可活动,表面光滑,质韧,触之易出血,鼻中隔平直,鼻腔内未见异常分泌物。辅助检查:鼻窦水平位CT平扫(图1)示:右侧鼻腔、上颌窦、筛窦、蝶窦高密度肿物影,边界清楚,窦壁骨质变薄。鼻窦水平位增强CT(图2)示:肿物

2、明显强化,密度不均匀,窦壁骨质变薄。于全麻下行右侧唇龈径路及鼻内镜下右鼻腔鼻窦肿物切除术。鼻内镜下见右鼻腔充满灰红色肿物,其根基在蝶腭孔边缘,质脆,易出血,右下甲受压变小。上颌窦内分泌物积聚,未见肿物。内镜下双极电凝、咬切钳交替并用,完全切除肿物。肿物约5.5?cm×3.0?cm×3.0?cm大,灰红色,质脆,表面光滑。术中出血约500?ml。病理报告(图3):肿瘤富含毛细血管,血管大小不等,扩张成血窦样,管腔内壁为正常内皮细胞,管腔周围有圆形、卵圆形或梭形外皮细胞排列,可见核分裂相。镜检结合形态学及组化(PAS/AB和网染及AG)及免疫组化结果(CK,Des

3、,S100,MBP,CD34,NF和HMB45)诊断:血管周细胞瘤(核分裂1个/20HPF),肿瘤细胞丰富,生长活跃。鼻窦水平位CT平扫显示,右侧鼻腔、上颌窦、筛窦、蝶窦有高密度肿物影,边界清楚,窦壁骨质变薄鼻窦水平位增强CT显示,肿物明显强化,密度不均匀,窦壁骨质变薄肿瘤富含毛细血管,血管大小不等,扩张成血窦样,管腔内壁为正常内皮细胞,管腔周围有圆形、卵圆形或梭形外皮细胞排列,可见核分裂相(HE×40)2讨论血管周细胞瘤是起源于血管外皮细胞的血管瘤,1942年由Stout和Murray首次命名并报道。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以5060岁者居多,无性别及种山东大学

4、耳鼻喉眼学报21卷3期王佳,等.鼻腔鼻窦血管周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族差异。其发病原因尚未明确[1],可能与外伤、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妊娠及高血压等有关。血管周细胞瘤约占全部软组织肉瘤的3%5%,全部血管瘤的1%[1,3]。它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常见下肢及腹膜后。约15%30%的血管周细胞瘤出现在头颈部,其中5%发生于鼻腔及鼻窦区域[13],据文献报道,头颈部血管周细胞瘤还可发生于口腔、口咽部、腮腺、眼眶、颞下窝、翼腭窝、颏下、中耳、颞骨、颅内等[4,9,10]。鼻腔血管周细胞瘤的发生率是鼻窦的2倍,发生于筛窦及蝶窦的血管周细胞瘤是上颌窦的4倍[

5、1,5]。本病系发生于右侧鼻腔及右侧筛窦的血管周细胞瘤。鼻腔鼻窦血管周细胞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及反复鼻出血,少数患者因肿物向周围侵犯而出现疼痛、视力下降、局部肿胀等症状。临床检查可见肿物外观似鼻息肉,灰红色、界限清楚、有弹性、质脆、易出血。CT及MRI可了解肿瘤的边界和范围,以及周围有无组织破坏。一般不提倡做活检,如确实需要,必须加强监护、备血等安全措施。本病的最终诊断需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光镜下见肿瘤富含毛细血管,血管大小不等,有的扩张成血窦样,有的挤压呈裂隙状,连接成树枝状或鹿角状,管腔内壁为正常内皮细胞;管腔周围有成团的圆形、卵圆形或梭形外皮细胞[3,7

6、,8],呈放射状或同心圆样增殖排列,也有呈弥漫性广泛排列者,可见核分裂相。肿瘤边缘无包膜或有假包膜。同时应与其他血管源性肿瘤相鉴别,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内皮细胞相关抗原染色呈阴性反应,有助于排除内皮细胞瘤;肿瘤标记Actine和Vimentin染色阳性支持外皮细胞瘤和间质细胞瘤的诊断[2]。血管周细胞瘤的性质根据病史、肿瘤大小、有无出血、坏死及细胞异形性、有丝分裂活动、细胞核分裂相[1,2]分为良性、临界恶性和恶性。发生于鼻腔鼻窦的血管周细胞瘤恶性程度最低,5年生存率约为88%[1],其复发率及转移率分别为18%25%和4.2%5%[2,7],其他部位血管周细胞

7、瘤的转移率为12%60%,复发多由于手术切除不彻底所致。手术切除是治疗血管周细胞瘤的首选方法,完整切除肿瘤对控制复发十分有利。对于肿瘤体积小,局限在鼻腔、上颌窦、筛窦和蝶窦内的肿瘤可通过鼻内镜下微创手术彻底切除,超出上述范围者则需通过鼻侧切开、柯-陆术式、经腭入路、颅面入路及颞下窝入路等方式切除[2]。术前可通过DSA检查了解肿瘤血供情况及做必要的血管栓塞以减少术中出血,或放疗以缩小肿瘤体积;对于无法手术及手术切缘可疑或阳性的患者可辅以放、化疗。近年使用的新方法有光动力学疗法、干扰素疗法[4],疗效仍存在争议。核分裂相<2或3/10HPF,提示预后良好,>4/

8、10HPF则预后不佳,易复发及转移。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