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悲剧与反悲剧意识

中国古代悲剧与反悲剧意识

ID:25669386

大小:5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2

中国古代悲剧与反悲剧意识_第1页
中国古代悲剧与反悲剧意识_第2页
中国古代悲剧与反悲剧意识_第3页
中国古代悲剧与反悲剧意识_第4页
中国古代悲剧与反悲剧意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悲剧与反悲剧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悲剧与反悲剧意识柯汉琳内容提要中国古代悲剧没有发展为巍峨的艺术殿堂,根源于传统精神文化中存在着一种强大的反悲剧意识,儒、道、佛及天命观等共同铸造了这种意识,不断冲淡着悲剧意识。中国古代悲剧诞生于悲剧意识与反悲剧意识的交接面,是这两种意识由对立走向调和统一所形成的文化内隐模式的外显形态,因而既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又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关键词悲剧意识反悲剧意识内隐模式自觉意志从宏观角度看,世界上很少有一个民族象中国这样享有如此丰硕的艺术财富。但是,中国艺术也有其局限性。中国古代悲剧(本文所论悲剧是美学范畴的悲剧)就没有发展为巍峨的艺术殿堂,也较少留下具有雄浑风格

2、和巨大影响力的作品。这一特殊的艺术现象可以从中国特殊的文化体系中去考察。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曾指出:“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作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1)就是说,后代文化形式的发展变化是由先前形成的文化形式预先决定的。他又进一步指出,文化由“内隐”与“外显”的行为模式所构成,而“内隐模式”指的是历史地形成的、带有价值色彩的思想观念,它又是决定艺术等文明形态的内在依据。这一学说对于我们理解不同民族的艺术发展轨迹和风格,无疑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悲剧的成就和局限及其总体风格,从文化学的角度看,正是由历史地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直接决定的

3、,具体说,是由历史地形成的悲剧意识和反悲剧意识既对立又调和统一的“内隐模式”直接决定的。长期以来,一些学者否认中国存在着悲剧,其中有一种立论依据是,中国“没有悲剧意识”。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中国悲剧曾有过它的“黄金时代”,“优秀悲剧成批出现”过。前一种观点看不到中国悲剧意识客观存在的事实,由否定中国悲剧产生的心理基础进而否定了中国悲剧的存在;后一种观点又显然看不到中国强大的反悲剧意识对中国悲剧繁荣发展的阻碍作用和对具体悲剧作品悲剧性艺术魅力的消解作用,夸大了中国悲剧的成就;此外,有的学者甚至把本属于反悲剧意识的观念例如一味追求“圆满”的“团圆主义”观念当作悲剧发展的积极

4、因素,抹杀中国悲剧的局限性。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毫无疑问,悲剧产生于悲剧意识。一个缺乏悲剧意识的民族是不可能产生悲剧的。中国并非缺乏悲剧意识的国度,中国人也不是没有悲剧意识的民族。何谓悲剧意识?悲剧意识或悲剧精神,不是指关于悲剧艺术的理论意识或悲剧观念,而是指对于人生的悲剧感和积极寻求对悲剧人生进行艺术观照和抗议的心理能量、动力和意向的总和。它应包括三个心理层次:首先是对悲惨现实人生的深切体验和由之产生的悲哀情怀,即现实的“苦难意识”或“人生悲剧感”。这是构成悲剧意识的浅层心理层次,却又是悲剧意识的基础。一个民族如果面对悲惨现实人生麻木不仁,悲剧意识就决不可能形成。

5、但是,现实的苦难意识和人生悲剧感并没有产生悲剧艺术的必然性,仅有对苦难现实人生的体验和深哀,而没有对不幸加以追问和抗争的意志,甚至面对苦难逆来顺受或消极逃避,悲剧意识便荡然无存。真正的悲剧性心理图景的发光点在于那种既发现理想与现实不可避免的悲剧性冲突,又面对苦难而不屈地挣扎、不倦地追询、勇敢地反叛并积极寻求自我拯救的心理意向。这是悲剧意识的核心精神,即深层心理层次。最后,悲剧意识还包括刻意表现苦难人生、陈示罪恶、高扬正义的艺术热情和勇气。它既是悲剧意识的一个构成或层次,又是引发悲剧创作意志的直接心理动力,没有这种心理动力,悲剧也不会诞生。中华民族并不缺乏悲剧意识。千

6、百年来,她和世界上许多民族一样,曾遭受过深重的苦难。尼采说,一个痛苦的世界对于悲剧是完全必需的。2)因为悲剧意识只能产生于悲惨的现实世界:残酷的阶级压迫与奴役,频繁的战祸与动乱,血腥的杀戮与毁灭,曾弥漫于中国古代社会;那“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蔡琰)、“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一页页记写着中国苦难的历史。中国人对这种悲惨现实人生有着至深至哀的体验,只要翻开一部精神文化史,就时时可以感受到这种至深至哀的体验和叹息:“人之生也,与忧惧生”(庄子)、“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7、屈原)、“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古诗十九首)、“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何时平”(蔡琰)、“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阮籍)、“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凄凉”(苏轼)……。这是对苦难现实的深切体验和由之而生的对生命存在形式的低贱空幻、漂泊无依的“忧患意识”,是最深沉的“生命悲剧感”,它仿佛一条粗大的长线贯穿于世世代代中国人的心路历程。正是这种“忧患意识”和“生命悲剧感作为一种心理“基因”历史地培育了中华民族的悲剧意识。中国人对悲惨现实人生也并非缺乏追询、抗议的勇气;对生命存在形式的意义、价值和正义之所在也绝不缺乏探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