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道德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风险投资道德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ID:25713846

大小:55.6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2

风险投资道德风险的防范与控制_第1页
风险投资道德风险的防范与控制_第2页
风险投资道德风险的防范与控制_第3页
风险投资道德风险的防范与控制_第4页
风险投资道德风险的防范与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风险投资道德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风险投资道德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天马行空官方博客:http://t.qq.com/tmxk_docin;QQ:1318241189;QQ群:175569632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风险投资中道德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并通过对国外风险投资道德风险控制的制度设计的研究,得到了关于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一些相关启示。  风险投资是一个融资和投资相结合的过程,风险投资家从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再分散投入到各风险企业中去,形成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的双重委托代理风险。委托人的利益要靠代理人的行动来实现,投资者一般不参与风险资本的投资运作管理决策,而风险投资家

2、虽然参与了风险资本的管理,但也不可能像风险企业家那样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这就给代理人向委托人隐瞒信息的机会。当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利益不一致时,代理人就可能利用这种不对称的信息作出对委托人不利的行为选择,道德风险就此产生。  一、道德风险在风险投资运行中的表现  1.风险投资公司层面的道德风险  风险投资公司层面的道德风险发生在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之间,因此也町称为内部道德风险,在这一重委托代理关系中,投资者是委托人,也是财产的实际所有者,风险投资家是代理人。作为风险投资基金的职业管理人从事资产的经营管理。由于信息不对称,风险投资家就可能凭借其掌握信息的优势,损害投资

3、者的利益。具体表现为:(1)风险投资家根据个人的情况或者个人的关系,向股东们歪曲要投资企业的情况,误导投资决策。(2)在投资后,参与被投资企业管理时滥用职权,内外勾结,谋取私利。(3)用风险投资资金去投机而不是投资,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以取得自身收益的短期最大化。  2.风险企业层面的道德风险  风险企业层面的道德风险是由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产生的,也可称为外部道德风险。在这里,风险投资家是委托人,也是财产的名义所有者,企业家是代理人,他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实际管理资金财产的运用。具体表现为:(1)在获得投资后,企业主管用假账或转移资产手段处理账目,

4、造成虚假财务信息,出现实盈而账亏现象。(2)“搭便车”现象,由于风险投资主要是智力劳动,工作很难量化,导致工作人员不努力,而分享整个团体的成果。(3)企业管理人员可能会不惜一切代价进行高风险投资,并不理会所投项目是否是“最优的”,或把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市场化抛到脑后,为了个人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地位,而把资金投向“劣质”项目。  二、国外风险投资道德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制度设计  1.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  (1)有限合伙制: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安排。在美国的风险投资机构组织中,有限合伙制公司约占80%,其余为企业或金融机构所属的风险投资公司和政府支持的小企业投资公司,有限合伙

5、制组织能成为风险投资机构的主流模式,在于它能通过投资者,风险投资家之间责,权、利的基础制度安排和他们之间一系列的激励约束的契约连接来有效地降低代理风险,即道德风险,保障了投资者的利益。  激励机制:有限合伙制通常规定,普通合伙人(风险投资家)出资1%,而取得风险投资基金受益的20%,有限合伙人(投资者)出资99%,而取得风险投资基金收益的80%,这种制度安排,充分考虑了对风险投资家的利益激励,为了追求自身利益,风险投资家将尽全力争取成功。同时,有限合伙制规定,只有普通合伙人口/以参与基金管理,有限合伙人不直接干预经营活动,这就保证了风险投资家在管理活动中的独立地位,

6、有利于其不受外界干预发挥自己的经营管理才能。  约束机制:一是风险投资家作为普通合伙人出资1%,但对债务负有无限连带责任,而投资者(有限合伙人)则仅在出资99%范围内承担责任,为风险的承担设置了上限,特别在美,英等风险投资发达的国家,有限合伙人的出资大多采取承诺制的形式,为其控制风险留出了余地。二是强制性的分配政策解决了对出售投资资产所得收入分配问题,禁止了风险投资家从事一些自我利益的交易。三是在有限合伙制中,可以对普通合伙人的违约作出许多规定。比如,基金持续年限、有限合伙人的投票表决权,管理人须定期报告基金运作情况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山此可见,有

7、限合伙形式把风险投资家的报酬与基金的收益直接联系起来,有效地激励风险投资家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努力使基金赢利最大化,这样投资者的利益也就达到了最大化。  (2)利用基金管理人市场的声誉激励约束功能。声誉模型理论表明:参与人对其他参与支付函数或战略空间的不完全信息对均衡结果有重要影响。只要博弈重复的次数足够多(没有必要是无限的),参与人就倾向于选择合作行为。将这一模型运用于基金运作,则可以解释为:只要形成一个有效的基金管理人市场,基金管理人出于声誉方面的考虑,总是倾向于选择对投资者效用最大化的行动,以获得市场对他的信任,以便能够受托管理更多的基金。且具有良好行业和市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