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

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

ID:25978007

大小:95.0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1-24

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_第1页
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_第2页
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_第3页
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_第4页
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社科文)现代文阅读(第五大题)是高考语文试题中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考题,本大题分值重,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对考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从近年来各地评卷情况看,本题得分率一直较低,尤其是2002年,是全卷各题目中得分最低的。考生在现代文阅读中得分难度大的根本原因在于当前中学生的阅读阅历浅,人文底蕴欠缺,语言表达能力低,这些素质通过复习要得到有效的提高是不太现实的,对于当前处于高考冲刺阶段的考生们来说,理解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特点,掌握一些必要的答题要领则是非常必要的。一、理解命题特点1、命题材料  

2、近年来现代文阅读命题所选材料突出体现以下特点:①选文多为当代作品,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关注中学生的阅读主题,考生阅读的容易入境。②选文多为哲理性文化散文,哲理性较强,文化内涵丰富,如《门》(2001年),尤其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如《长城》(2000年)《话说知音》(2002年)③选文多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如《长城》、《门》,叙述描写的内容组成了文章的血肉,抒情议论的内容是文章的筋骨。而且文章结尾处往往有抒情议论性的句子,它们正是全文的主旨所在,如《长城》《话说知音》二文的结尾。④选文多文笔优美,语言富于文采且风格别致,多适宜诵读,考生在阅读

3、中既能得到一定的教益,又能感受到美的熏陶。2、命题角度  《考试说明》中关于现代文阅读考查分三个层级: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第五大题选材多为文学作品,重点考查评价、鉴赏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考生只要对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上述命题特点有了清晰的理解,理性的认识,就会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内容在考前建立起一种亲近感,做到心中有数,并进而建立起高屋建瓴,胜券在握的良好临考状态。二、掌握答题要领1、如何实现快速解读,把握选文的主旨,①不要急着去做题,在进入题目之前,必须读两遍文章。第一遍速读,作快速浏览,摄取各段大概意思,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

4、认识,集中解决一个问题——选文写的是什么?第二遍精读,仔细阅读每句话,揣摩、参悟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的认识。②画出在文章的结构上起过渡、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尤其注意段首、段尾,这些词句往往就是回答问题时需要重点研读的,通过找重要的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思路,结构层次。③21心中要有文体意识,找出画龙点晴的句子。作为托物言志类的哲理性散文,在叙述和描写中总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阅读时一定要善于抓住议论抒情的句子去把握文意,尤其注意文章结尾的议论抒情,它们往往就是全文的主旨所在。2、如何进行

5、全面的解答?现代文阅读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评分办法一般是“要点给分”,如2002年试卷第19题的答案包括三个要点,评分办法是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4分)。还有一种评分法是“错位给分”,即答对一个不给分,答对两个给1分,答对三个给满分,如2001年试卷第21题作者对历史的长城的评份的评分法,而绝大多数考生在现代文阅读上失分严重的主要原因就是只答一鳞半爪,不全面,所以掌握进行全面解答的一些要领,至关重要。①认真读懂题干,利用好题干中包含的信息揭示。如2002年试卷第19题: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为什么会“

6、万分地兴奋和感激”?大多考生只答钟子期的表现(能感应琴声,领悟情思),而忽略了俞伯牙琴声的特点这一要点,因此4分的题只能得2分。如果认真读一下题干的前半部分——“俞伯牙遇到钟子期这个知音”,就会发现这句话暗含着俞伯牙的琴声如何这样的信息,而这一点正是答案的要点之一,如果其琴声一般,普通人都能听懂,还会因遇到知音而“万分地兴奋和感激”吗?所以读懂题干,有效地利用题干中的信息提示,方能回答得全面。②查语境把命题所涉及到的内容放回到原文中找准相关的信息区然后还要认真搜索相关信息区的前后看是否有与之有并列或承接递进等关系的语句、段落。如

7、2000年试卷第21题作者对历史上长城的评价,其答案的三个要点正好就是三个有并列关系的段落。再如2002年试卷第21题:俞伯牙因失去知音而不再鼓琴的故事已成为千古传话,但作者为什么还要“唐突地劝慰他”,根据文意,简要回答。题干中的话所处的相关信息区是文章的第3段,根据第3段结尾的内容即能总结出答案的部分虽然设置了9项具体的考查目标,从近年来试卷分析,现代文阅读命题的角度其实集中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①理解文章的主旨是最主要的考查内角度,《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都是从理解文章的主旨的

8、角度设置的考查目标,如2000年试卷第21题: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什么?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第23题:最后一段写道:“但人们告诉我:外层空间能看到的地球上惟一的人工痕迹,就是你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