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经》卷43〈根本分别品〉.doc

《中阿含经》卷43〈根本分别品〉.doc

ID:26077472

大小:171.0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11-24

《中阿含经》卷43〈根本分别品〉.doc_第1页
《中阿含经》卷43〈根本分别品〉.doc_第2页
《中阿含经》卷43〈根本分别品〉.doc_第3页
《中阿含经》卷43〈根本分别品〉.doc_第4页
《中阿含经》卷43〈根本分别品〉.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阿含经》卷43〈根本分别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阿含經》卷43〈根本分別品〉(165)《溫泉林天經.第四》(166)《釋中禪室尊經.第五》(167)《阿難說經.第六》(168)《意行經.第七》(169)《拘樓瘦無諍經.第八》(大正1,696b26-703c13)釋圓波敬編2007/04/17〈根本分別品〉◎印順導師《印度之佛教》,p.123:「佛學之發展,阿毘達磨之隆盛,實有以致之;蓋各承師說,競為論議,思想乃日趨分化也。佛之世,釋尊以義解說其法者有之;標要而大弟子為之解說者有之;佛弟子之共為論議而組織者有之。如《中阿含經》〈根本分別品〉等,即九部經中「優波提舍」(論議)之類,其中即有佛說者在。論議第一

2、之摩訶迦旃延,智慧第一之舍利弗,尤多用力於此,宜後世之言論典者,仰尊二氏為師宗也。現存巴利語「雜藏」之「尼涕娑」「尼涕娑」或稱為「尼泥沙」,巴利文Niddesa,意義為「解釋」、「義釋」,《小部》經典之一。《日譯南傳》第60冊,p.34。(解釋),亦是其類。」◎印順導師《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p.520-p.522:《瑜伽論》系,以「記別」為了義,廣分別,是對應頌──「祇夜」而說的(不是「修多羅」)。「祇夜」是不了義,是略說;「記別」是了義,是廣分別。了義與廣分別,是同一內容的不同解說。為什麼不了義?只是因為略說而含義不明。廣為分別,義理就明顯了

3、。對「祇夜」而說,所以了義與廣分別的「記說」,是偈頌的分別說。「記說」是對於偈頌的廣分別,《阿含經》充分證明了這點。現存的「四阿含」與「四部」,因不了解偈頌而廣為分別的,《雜阿含經》有屬於『波羅延耶』的:「波羅延耶阿逸多所問」;「答波羅延富鄰尼迦所問」;「答波羅延優陀延所問」;「波羅延低舍彌德勒所問」。屬於「義品」的,有「義品答摩犍提所問」。屬於『優陀那』的,有「法無有吾我」偈;「枝青以白覆」偈。屬於「八眾誦」(「有偈品」)的,有「答僧耆多童女所問偈」。《中阿含經》,分別「跋地羅帝偈」的,有《溫泉林天經》、《釋中禪室尊經》、《阿難說經》。這些因偈頌而分別的,漢

4、譯與巴梨文,都有「略說」與「廣分別」的明文。而漢譯所說:「我於此有餘說答波羅延富鄰尼迦所問」;「我於此有餘說答波羅延優陀延所問」;「我為波羅延低舍彌德勒有餘經說」。「有餘經說」,明確的以『波羅延』頌為不了義,與《瑜伽論》系所說,完全相合。「祇夜」,沿用為偈頌的通稱。偈頌每為文句音韻所限,又多象徵、感興的成分。法義含渾,如專憑偈頌,是難以明確理解法義的。「祇夜」,無論是『義品』、『波羅延』、『優陀那』,《相應部》的「有偈品」,都是不了義經所攝,這是說一切有部所傳的古義。說一切有部,但以「四阿含」為經藏,不取多數是偈頌的《小部》,而稱之為(經藏以外的)「雜藏」,理

5、由就在這裏。這類廣分別,都是因疑問而作的解答。印順導師《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p.53:「阿毘達磨論,毘陀羅論,是那時的佛法問答。同時興起的,有毘崩伽(vibhaṅga)──分別解說的學風,《中阿含經》中,有稱為「分別」的部類。《中部》有〈分別品〉(Vibhaṅga-vagga),凡十二經,就是131~142經。《中阿含經》有(「分別誦」,凡三十五經,就是152~186經。其中有)〈根本分別品〉,凡十經,就是162~171經。」◎印順導師《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p.55:「本來,佛說五蘊、六處、六界、四諦等,是「分別法」的典型範例。

6、五蘊、六處等,佛說或不免簡要。其實經句的如此簡略,只是為了適應憶持與讀誦方便。在佛弟子間,應有佛的解說流傳。繼承佛陀分別法的學統,對界、處等作明確的分別,就是《中阿含經》〈根本分別品〉等集出的由來。佛初轉法輪──對人類開始說法,稱為「開示,宣說,施設,建立,解明,分別,顯發」。為眾說法的方法之一──「分別」(vibhajana),與〈根本分別品〉的分別(vibhaṅga),「廣分別」的分別(vibhajati),意義都相近。「分別」,是不限於分別略說(經)的。佛的分別說法,就是最好的例子。佛曾說:「獸歸林藪,鳥歸虛空,聖歸涅槃,法歸分別」。法,要以分別來觀察,

7、以分別來處理。對阿毘達磨來說,分別的方法論,有著無比的重要;阿毘達磨論的發達,以分別法相為主要的特徵。《中阿含經》〈根本分別品〉的集成,表示分別的學風,已充分應用,相當的發達了。」◎印順導師《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p.255:「《中部》有〈分別品〉(12經),《中阿含經》也有〈根本分別品〉(10經),相同的有九經,參考印順導師《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p.707-708。僅缺《一夜賢者經》;其他的《施分別經》、《諦分別經》,也都在《中阿含經》中,這可說是二部最一致的部分。「分別」的內容是多方面的,有屬於偈頌的顯了解說,如(131)《一夜賢者經》,(132)

8、《阿難一夜賢者經》,(133)《大迦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