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脑栓塞的临床分析

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脑栓塞的临床分析

ID:26273336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6

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脑栓塞的临床分析_第1页
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脑栓塞的临床分析_第2页
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脑栓塞的临床分析_第3页
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脑栓塞的临床分析_第4页
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脑栓塞的临床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脑栓塞的临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非瓣膜病心房纤颤患者脑栓塞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房颤(NVAF)患者脑栓塞(C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NVAF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65岁的老人占87.5%(28/32),活动中发病占81.3%(26/32),大面积脑栓塞占15.6%(5/32),多发性脑栓塞占31.3%(10/32),有陈旧性脑栓塞灶占15.6%(5/32)。81.3%(26/32)病人未行过血小板抑制剂或抗凝剂治疗,18.7%(6/32)病人曾不规律服阿斯匹林预防性治疗。结论:NVAF是老年人易发CE的重要危险因素,临

2、床表现复杂,病残程度高,应长期接受预防性治疗。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AF),房颤患者心房内容易形成血栓,因而具有较高发生脑栓塞(CE)的危险。随着社会的老年化发展趋势,非瓣膜病房颤(NonvalvularAtrialFibrillation,NVAF)患者日益增多,老年人CE的发病率亦有增高趋势。本文拟对我院32例NVAF致CE患者的临床、CT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早预防治疗。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病例组32例均为我院1990年1月~1998年12月住院病人。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龄67.5岁

3、(范围51-78岁),其中≥65岁28例。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发病、病情程度等方面与病例组相当的非NVAF脑卒中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提出的脑栓塞诊断标准[1]。病残程度分级按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评定方法[2]。0-1级为轻度,2-3级为中度,4-7级为重度。病例组首次就诊时均做ECG检查证实为AF,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除外:(1)风湿性心脏病史;(2)二尖瓣狭窄的体征或心脏B超、超声心动图表现;(3)严重颈动脉病或颈动脉手术史。  1.2 临床表现及转归  在病例组中,28例既往有明确AF史

4、,所有患者均为急性起病,在活动状态下发病占81.3%(26/32),主要症状见表1。32例患者中仅有6例于发病前曾不规律服阿斯匹林50-150mg/日作预防性治疗,其余未服任何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表1 32例NVAF致CE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症状体征例数(%)意识障碍18(56.3)头痛呕吐21(65.6)肢体瘫痪29(90.1)感觉障碍23(71.9)语言障碍12(37.5)双眼凝视6(18.8)癫痫发作2(6.3)  入院后,给予脑细胞保护剂、自由基清除剂、脱水剂及心肌营养剂等综合治疗。结果:死亡6例,其中5例为多脏器功能衰

5、竭致死。发病二个月后与对照组一起进行病残程度分级评定对比,结果见表2。表2 两组病残程度评级 例数0-1级(%)2-3级(%)4-7级(%)病例组266(23.1)6(23.1)14(53.8)*对照组2612(46.1)10(38.5)4(15.4)    * 与对照组比较P<0.05  CT资料:所有病例均于起病3-48小时做头颅CT检查。脑栓塞体积按Pullicino计算法[3],15ml以上为大面积栓塞,占15.6%(5/32);多栓塞灶占31.3%(10/32);单栓塞灶占68.8%(22/32);有陈旧性栓塞灶占1

6、5.6%(5/32)。其中共有11例病人于起病后3-14天复查头颅CT,发生栓塞性出血2例。2 讨论  NVAF是冠心病、高血压、心衰及某些非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的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AF作为引起CE的独立危险因素,远较其它因素重要。Yamanouchi报道[5],心源性脑栓塞中56%是由NVAF引起。NAVF是老年脑栓塞最主要的病因,是老年脑卒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危险因素。  由于心脏退变所致的心房扩大,AF所致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及老年人血粘度增高等因素,都易形成附壁血栓。机体在活动状态下,血栓

7、更易脱落而致CE,本组中有26名(81.3%)患者在活动时发病。因血栓的数目、大小、栓塞部位不同可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CE时,由于起病急剧,病人常伴有较明显的全脑症状。本组病例中,病人表现有意识障碍、运动感觉障碍、语言障碍及双眼一侧凝视、癫痫发作等多种脑损害症状体征。头颅CT检查发现5例(15.6%)患者有脑陈旧性栓塞灶存在,揭示NVAF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已存在无症状性CE;另一方面,NVAF致CE中,有相当部分患者病残程度高亦是其特点之一。在本组病例中,起病两月后与对照组进行病残程度评定比较,重度病残(4-7级)达53.

8、8%(14/26),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目前对于瓣膜病房颤患者,专家们一致认为应采用长期抗凝治疗以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但对于NVAF患者是否要采用抗凝治疗尚无一致结论[6]。1990年房颤、卒中预防试验协作组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7],对NVAF患者,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