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减 、乘加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乘减 、乘加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ID:26418579

大小:5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6

乘减 、乘加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_第1页
乘减 、乘加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_第2页
乘减 、乘加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_第3页
乘减 、乘加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_第4页
乘减 、乘加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_第5页
资源描述:

《乘减 、乘加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乘减、乘加混合运算教学反思[乘减、乘加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昨天下午放学时候,接到刘校长的通知,让我准备一节三年级与应用题相关的课,因为妹冢那边的联校校长王培洪校长及其他老师要来我们学校听节课,乘减、乘加混合运算教学反思。今天上午第一节课,在刘校长的陪同下,王校长及听课的老师来了,我选择的是宋月玲老师带的三年级一班的学生。我提前几分钟走进教室,首先和三一班的学生打了个招呼,同学们很热情,积极性很高。下面我简单说一下我这节课的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想不想去摘果子,想不想到果园里逛一逛?二、根

2、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三、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探究先乘后减的混合运算(1)独立或合作解决。请同学们试着解决第一个问题:还剩几个篮子?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教师巡视。(2)班内交流如何求还剩几只篮子呢?引导学生得出:剩下的篮子只数=总只数-已分的只数(3)引导学生把分布算式综合起来,再列综合算式。60-18×3(4)个别同学到黑板演示算法。同一个算式,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结果?引导学生说出这种算法的理由。师: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减法,我们应该怎么计算呢?生: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2、探究先乘后加的混合运算师:仿照第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解决第二个问

3、题: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温馨提示:先列出算式,最后计算。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指导。四、汇报交流,评价质疑。(1)个别学生汇报列式48+26×2(2)找学生到黑板板演运算过程48+26×2=48+52=100(人)(3)和学生一起总结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按板书算式总结〉60-18×3有乘有减要先算乘,再算减,教学反思《乘减、乘加混合运算教学反思》(..)。48+26×2有乘有加要先算乘,再算加。同学们,乘减和乘加混合运算的顺序一样吗?能不能把它们综合起来说一说?先找学生回答,然后师生共同总结: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乘再算加减。五、巩

4、固练习,强化认知。过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有关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知识,你知道如何利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吗?1.配套练习册本节课第一题。2.课本本节课第五题。六、课堂总结同学们的表现真棒!通过本课时的学习你又得到了哪些收获呢?各抒己见谈收获:1、通过本课时的学习我知道了四则混合运算中有乘减的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2、计算的过程中等号要对齐3、混合运算中题目的后面不能直接写得数,要往下脱式在最后的等号后写得数。板书设计:乘减四则混合运算(1)还剩几只篮子?(2)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60-18×348+26×2=60-54=48+52=6(只)

5、=100(人)先算乘法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再算加法课后,王校长、刘校长等人对我这节课进行评课,很欣慰他们给我的总体评价很好,觉得我的数学课堂语言不错,这算是一个优点吧,我很感谢他们对我的肯定。当然,更感谢我校的刘校长对我提的建议,就是在教授本节绿点问题时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稍微少一点,以至于学生只提出了3辆车一共乘坐了多少人?两辆中巴车坐了多少人?这样两个问题。如果在这里我能给学生一点提示,相信他们还能提出两辆中巴车比大巴车多坐多少人?这个涉及到乘减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思路又能联系到课本的自主练习中的题目。我非常认可这个建议,以后再上这节课的时候

6、,我一定把这个问题加进去,让这节课上的更完美!以后我会好好努力,上好每一堂课!乘减、乘加混合运算教学反思2  第2篇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预览〗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乘法的意义和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内容编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也就是当若干份中有一份与其中一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数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减去多的部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体会到由于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不

7、同方法,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感受了乘法运算的意义,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来计算的意识。本节课我以学生为主体,运用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的教学设计从以下方面着手算与用的结合。利用主题图。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从而提出数学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乘加、乘减,这是设置主题图的用意之一,也是本节课的第一次算用结合。从乘加、乘减算式的得出,让学生感知算式与图意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尝试计算来印证直观认识是本节课的第二次算用结合。设计中,我充分注意了这两次算用结合并力图体现其结合。不足之处:1

8、、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应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2、在理解乘加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