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个体与契约个体研究

道德个体与契约个体研究

ID:26730115

大小:72.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8-11-28

道德个体与契约个体研究_第1页
道德个体与契约个体研究_第2页
道德个体与契约个体研究_第3页
道德个体与契约个体研究_第4页
道德个体与契约个体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道德个体与契约个体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道德个体与契约个体研究中西思想如何看待“个体”,是当前讨论“儒家与自由主义”话题的一个有内涵的切入点;儒家思想中的个体是关系式“道德个体”,而西方思想自由主义思想中的个体则可概之为原子式“契约个体”。儒家道德关系所建构的个体,其功能的发挥,必须置于关系构架的互动中才有可能。源于古希腊的原子主义传统的个体,则如单个的原子那样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能够发挥其独立自主的功能。儒家关系式道德个体立基于性善理念的正面价值,其所对应的个体进路及方法为“修身”,其目标取向则为整体和谐。西方原子式契约个体则立基于人性的负面价值,其所对应的路径为“契约”方式,其目标取向则为个体的独立自

2、由、正义平等。马克思自由观既立基于个体发展这一出发点,又将价值取向置于集体主义的、整体境界的终极目标;这和中国儒家的理念及思路有相合之处。这当然是一种富有启示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道德个体;契约个体;儒家;自由主义;社群  [中图分类号]B82[“仁”,本为一种“二人”关系的最佳表征。而这种关系逻辑深深地扎根于农耕文明中,与“独立原子”的逻辑起点形成了文化上的根本不同特征。  关于西方的原子个体,我们且先从韦伯的一个根本理念说起。在韦伯看来,现代性给出的真正礼物为自由;其实这一思路正是接续了西方原子个体基础上的契约原则之现代自由理念。对儒家的个体而言,自由实质上是

3、指理想目标中的一种“道德自由”。从根本上说,西方的独立自由与中国儒家的道德自由本非同一层面的范畴。故把儒家道德与西方自由主义放在同一个层面上谈,本身是不够逻辑化的;与其如此,当然不如从原点——双方如何看待“个体”谈起。  总体上说,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想有两个来源。一是古希腊的原子主义传统,它所传达的基本观念是:任何一个个体都是独立的、自主的,就像单个的原子那样,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能够发挥其独立功能,个体在终极意义上有其内在价值。西方近现代的霍布斯、洛克、休谟、斯密直至哈耶克这一思想线索中的“自然权利”(天赋人权)与市场经济的契约原则,即导源于这一传统。二是古希腊柏拉

4、图的灵魂概念。灵魂当然也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单位,但其发挥的功能则是理性的。柏拉图关注理性思维的本质,强调心灵的完整,每一独立完整的心灵亦是一个独立完整的“理性自我”。这一来源不仅被基督教神学作了延伸,也在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这样一批古典主义思想家中得到了发展。总之,两种自由主义思想的来源无疑都具备了一种独立的“自我”视野。而前者作为西方自由主义观念的源头,深深扎根于以权利为基础的自由主义思想传统中。郝大维与安乐哲在《先贤的民主:杜威、孔子与中国民主之希望》中,对以权利为基础的自由主义有相当精彩的分析:“自由主义所假定的分离的个人概念的一个来源,可以在物质原子说中找到。

5、这种解说植根于古代希腊和罗马哲学,并在现代世界由像托马斯•霍布斯、大卫•休谟和亚当•斯密这样的思想家进行了表述。”[3](P42)原子式个体,作为西方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开端性起点,其巨大作用是发展出了契约基础上的法律文明及其制度。然而,这一原子论起点同时也很容易造成见木不见林的世界观限制——人们只看到自己的同类作为各别个人,甚至造成只论权利,不论义务的结果。如伊壁鸠鲁的出发点即是个体的快乐,倡导原子论式的人生意义,从而使那个时代的人们又一次成为原子式的松散个体,彼此独立而很难秉承统一的理性法则。伊壁鸠鲁越过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

6、德注重人生统一性的理论,直接继承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当然他有一定程度的改进,即认为原子运动也会偶然发生偏斜并据此来解释人生的无常和多种多样的人生选择问题。在历史的演化中,西方自由主义范畴内的个人主义还发展出了个体决定整体的斯宾塞式的社会有机体论。但总括地说,几乎所有西方自由主义理路,都有着原子式个体主义的影子。  孟旦就颇有眼力地关注到:“边沁、穆勒和辛格也都接受一个原则:在计算行为的失与得时,‘每个人只能算作是一个(单元),而且没有哪个个人可以多于一个(单元)。’这造成了一种权利的平等。在其中年,边沁最终将其对于民主代议制的支持建立在这些平等原则的基础之上。”[1]

7、(P204)的确,作为古典自由主义者的边沁坚持认为:个人的利益才是真实的,社会利益不过是个人利益的总和。这在某种程度上实质性地否定了群体利益的存在,因而有人称其为原子主义的个体主义。然而,西方在个体自由问题上决非铁板一块。与边沁把个人同社会割裂,完全否认社会利益的存在不同,格林就论证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存在,并力图把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统一起来。    二、路径:修、齐、治、平与竞争、契约    早期儒家就强调心性修养,并在其持续的强调中形成了修身的传统。这是儒家在以“仁”为核心的关系思维起点上形成的精神传统。  儒家对个体在精神境界上能提升自我、改进自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