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王维诗歌中的感觉意象

浅析王维诗歌中的感觉意象

ID:27078246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1

浅析王维诗歌中的感觉意象_第1页
浅析王维诗歌中的感觉意象_第2页
浅析王维诗歌中的感觉意象_第3页
浅析王维诗歌中的感觉意象_第4页
浅析王维诗歌中的感觉意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王维诗歌中的感觉意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王维诗歌中的感觉意象  【摘要】王维融诗、画、乐为一体,从而在诗中展开了一个又一个清丽幽远,含蓄空灵的意境之美。而王维对于感觉意象的熟练运用,更使其诗歌内涵丰富,余味饶人。因此,分析王维诗歌创作中使用较为广泛的视觉意象与听觉意象,并且进一步探讨其诗歌中通感的使用,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王维诗也是裨益颇大。此外,亦不可忽视其它感觉意象在王维诗中的特殊作用。在优秀诗人辈出的盛唐时代,王维能以其天赋英华脱颖而出,并且独树一帜,这与他迥异于他人的生活经历和性情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生活规律和艺术再造的完美结合下,我们探寻到了一种别样的深隐幽微的情感空间。  【关键词】视觉意象听觉意

2、象痛感    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曾指出:“风雅之规,典则居要,古诗之妙,以求意象。”说明了意象在诗歌创作与鉴赏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对于意象概念常常存在着差异,以为它直接指称的就是物象。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对于古诗词的误解。比如“白云”这个物象,如果直接指称为物象的话,那么它在每首诗中就是同一意象,也就无差别可言了。但果真如此吗?当然不是。王维的“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中的“白云”与李白的“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中的“白云”就是不尽相同的。的确,白云向来是和隐者联系在一起的。南朝时,陶弘景隐于句曲山,齐高帝萧道成有诏问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诗答曰:“山中何所有?岭

3、上多白云。只可自怡说,不堪持赠君。”从此白云便与隐者结下不解之缘了。而联系诗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性情,则又会发现同中有异了。王维的“白云”更多的怀着隐逸情怀,甚至不乏一种叹赏的趣味,而李白的“白云”更多的浸染着无奈和激愤的情调,因为在长安他看到了“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古风》其十五)的政治现实,所以含着期望被击碎的愤慨情绪。意象在中国可谓源远流长,追溯其源头可一直联系到《周易·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而中国诗歌中的意象,突出显示了作者的“意”与“象”的天然融合,可谓羚羊挂角,香象渡河矣。与20世纪初风靡于美国的意象派相比,尤其具有物我冥契的特征(约翰·弗莱德在《意象派

4、诗歌选》中对意象派就有所批评:“意象派的缺点是不用允许诗人对于诗歌的出明确的结论……使诗人进入无内容的空洞的唯美主义”)。诗中既然要有“意”,那么最先且最基本的是用感官去感受。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仅就王维诗歌创作的感觉意象试作以浅析。    1视觉意象    后人常引用苏轼之言评王维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明其诗给人以显著的视觉效果。而诗人亦自称“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王维用他艺术家独特的眼睛与灵性静观默察这世间万物,其诗融汇了画的精神,因而也渗透着画法、画意和画风,运用多种手段表现出山水景物的线条美

5、,构图美和色彩美。在时间的片断和瞬间表现空间的并存性与广延性,含有丰富的意蕴,即莱辛在《拉奥孔》中所说的“富有包孕性”的时刻。关于绘画,王维在《为画人谢赐表》中说:“骨风猛毅,眸子分明,皆就笔端,别生身外。传神与写照,虽非巧心,审象求形,或皆暗识。妍蚩无枉,敢顾黄金;取舍惟精,时凭白粉。”从这段话中,首先可以看出王维对于画面组织安排的重视,表现在诗歌中就是删繁就简,即“取舍惟精”。“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酬张少府》),诗人巧拈松风与山月,高洁闲适的精神趣味即刻充溢心田。一位高洁之士远离世俗之地,厌恶也罢,逃避也罢,总之是他在清幽的山涧中,在明月的伴照下,迎着松林里吹来的

6、阵阵悠然之风,自由自在的弹奏着琴弦,松风与明月仿佛也懂得他的心思似的,聆听着美妙怡人的琴乐,非常生动的一幅月下弄琴图!情与景相融相通,人与景和谐一致的展现出解脱了烦忧后的舒心与惬意。“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中》),“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送梓州李使君》)等等诗句都是类似的选用极精简的景物,巧妙安排,寥寥数笔,情景兼备的画面就直通眼前。和石溪并称“二溪”的程正揆在他的《青溪遗稿》卷二四《题石工画卷》记载:“予告石溪曰‘画不难为繁,难于用简,简之力大于繁。非以境减,减以笔。’所谓‘弄一车兵器,不若寸铁杀人’者也。”王维深悟此道,点点景象巧妙布局,贯穿为一幅幅生动和谐

7、的画面。  王维又有诗曰:“君家云母障,持向野庭开。自有山泉入,非因彩画来。”(《题友人云母障子》)可见他努力追求的不是华丽绮靡,繁富雕饰的美,而是清新自然,娟秀素淡的美。不但重视景“简”,也重视色“无”。诗人偏爱水墨画,善用水墨画之浓淡构图谋篇。如“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终南山》)茫茫“白云”,蒙蒙“青霭”之中,恍见兮又朦胧,惟此才更使人心向往之,才会去“入看”,同时又恋恋不舍的“回望”。淡淡笔墨中给人以无限遐想的余地。而对于有彩之色诗人同样手段高诣。试看“桃花富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田园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