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从闪电谈起教学设计

131从闪电谈起教学设计

ID:27420375

大小:51.4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3

131从闪电谈起教学设计_第1页
131从闪电谈起教学设计_第2页
131从闪电谈起教学设计_第3页
131从闪电谈起教学设计_第4页
131从闪电谈起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131从闪电谈起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3.1从闪电谈起下符桥中心学校周宝珍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2)知道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2、过程与方法:(3)通过实验活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研宄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揭示闪电的奥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通过模拟闪电现象和学习摩擦起电的原因,消除对"电"的神秘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对自然现象产生亲近的情感(5)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探宄兴趣。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些物理力学、光学、声学等物理知识,对于电学知识,学生看上去对电学熟悉,而实际却有些陌生,学生充满好奇又有点害怕,因此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喜

2、欢上电学,利用学生对电学的“熟悉”(实际陌生)让学生会学电学。从电学的发展史来看,人们首先认识到的是静电知识,从电学的体系来看,静电是学习电学的基础,因此,要使初中学生对电学有比较系统的认识,有必要以简单的静电现象作为学习的起点。本节可借助学生对这种自然现象的“好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尽可能地说出所观察到的、所了解的有关电的知识,老师给予适度的鼓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摩擦起电及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验电器的原理。教学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认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如何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教学方法:实验探宂法、直观法、讨论法等教

3、具学具:橡胶棒、毛皮、玻璃棒、丝绸、验电器、起电机、塑料尺、碎纸屑、发泡球、发泡棒、塑料袋、气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课题):13、1从闪电谈起(多媒体展示引入):闪电图片(链接:闪电影片)。(提问):看见过闪电吗?知道闪电是怎样形成的吗?电是什么?、新课教学一)电是什么活动1:体验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是什么。1、实验:观察摩擦起电现象(1)学生实验:梳子梳理头发,再接近小纸屑;用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再接近小纸屑。(2)同学们能不能利用自己身边的文具,来做一做实验呢,看到了什么现象?(3)视频演示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摩擦过的塑料梳子或玻璃棒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4、我们就说它们带了电,或者说有了电荷。(板书)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板书)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2、列举生活中摩擦起电的一些实例:(1)切割或捏碎泡沫塑料时,细碎的泡沬颗粒会吸附在手和服上。(2)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刚从外而回来,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是由于行走时,衣服与身体等摩擦带电。(3)9月15日发射的长征二号飞船(天宫二号实验室),飞船返回仓返回地球时,在大气层中与空气剧烈摩擦在表面静电荷作用下会造成静电屏蔽。(4)拿出一束塑料绳,用手捋一捋,观察发生的现象?(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1、两种电荷(板书)(1)、提出

5、问题:不同物体摩擦所带的电荷是一样的吗?自然界中有多少种电荷呢?(2)、进行猜想:(3)、实验验证:视频播放(4)、分析与论证: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5)、两种电荷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1)用丝绸摩擦过的两根玻璃棒靠近时互相排斥;(2)用毛皮摩擦过的两根橡胶棒相互靠近时互相排斥;(3)用丝绸摩擦过的一根玻璃棒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一根橡胶棒时互相吸引。(板书)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3、小链接:视频播放摩擦起电的原因4、活动3:用起电机模拟闪电现象(1)实验:用起电机模拟闪电现象。观察出现的现象,学生思考:两个金属球之间发生了什么现

6、象?你能解释一下吗?(2)利用多媒体演示说明闪电形成的原因和尖端放电现象。(板书)闪电形成的原因。(二)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1、观察验电器,提出问题:(1)验电器有什么作用呢?(2)验电器的结构有那些呢?(3)验电器的原理是什么呢?2、交流与讨论(1)两金属箔为什么会张开?(2)能不能自己制作一个验电器呢?(3)展示自己制作的验电器,并进行演示。(板书)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绝缘塞、金属指针(板书)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板书)验电器的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4、我们自己能不能制作一个简易的验电器呢?(出示自己制作的验电器,并用它来验证。)(四)静电现象的

7、应用和防护(预习下节课内容)课后登录互联网,搜索有关资料,了解静电复印机、避雷针等设备的构造、原理等。(五)、课堂练习:1、两个物体相互靠近时,相互吸引,这说明(C)A、两个物体一定带同种电荷B、两个物体一定带异种电荷C、可能一个物体带电,一个物体不带电D、两个物体都不带电2、1、2、3、用细线悬挂的两个通草球相互排斥,则(B)它们一定带异种电荷B、它们一定带同种电荷它们之间只有一个带电D、它们可能都不带电课堂小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学到了什么方法?还有哪些疑惑?自我评价与作业:课本47页第2、4题。五、板书设计:13、1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