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复习(材料)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材料)

ID:27745728

大小:89.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05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材料)_第1页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材料)_第2页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材料)_第3页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材料)_第4页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外教育简史复习题上卷《中国教育史》第一篇先秦时期的教育第一章中国原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1、(成均)是我国传说中的学校。2、(虞庠)是虞舜时期的教育机构。二、简答1、简答我国原始社会教育的内容和特点。内容:早期的生产劳动教育,早期的社会生活教育,原始宗教活动中的教育。特点:(1)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2)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3)教育内容十分简单。(4)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一、填空1、西周的教育行政体制的特点是(学在官府)。2、西周的教育内容是以(六艺)为纲。3、西周的学校分为两类:即(国学)和(乡学);国学又分为两级:即

2、(大学)、(小学)。二、选择题1、在西周负责国之学政的是(C)A、天子B、大司徒C、大司乐D、太宰三、名词解释1、“六艺”:是我国西周时间的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学科。四、简答题1、简答“六艺”教育内容对后世教育的影响。“六艺”是我国“三代”时期形成的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学科。“六艺”教育兼顾了当时的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的知识,兼顾了人的道德与知识才能两方面的发展要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很好的满足了人才培养的需要,通过“六艺”教育提高了人的发展水平,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六艺”形成后对后世

3、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成为了教育培养人才的标准。(2)为后世学校设置课程提供了理论依据。(3)成为后世教育中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目标的理论依据。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一、填空1、西周“学在官府”“学术官守”局面被打破的主要表现是(学术下移)和(士阶层的崛起)2、战国时对教育发展影响最大的私学是(儒)、(墨)、(道)、(法)四家。3、“启发诱导”是(孔子)提出的教学原则。4、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循循善诱、宽严结合是(孔子)对教师的基本要求。5、孟子提出的教学原则方法有深造自得、盈科而进、(专心有恒)6、在人性观是孟子与荀子的观点完全不同,孟子认为人性(善),

4、荀子认为人性(恶)7、荀子将教学过程分为了(闻)、(见)、(知)、(行)四个阶段。8、将大学教育目标明确概括为“三纲领”——“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育论著是(《大学》)。9、《大学》将为学分成了八个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0、《学记》将教育的目的明确的概括为两个:一是(建国君民),二是(化民成俗)。8、被称之为中国“教育学雏形”的教育论著是(《学记》)。二、选择题1、提出“启发诱导”“因)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2、提出“深造自得”“盈)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3、提出“虚一而静,专心有恒”“解蔽救偏,

5、兼陈中衡”教学原则的教育家是(C)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4、教育史上明确将学校教育目的概括为“明人伦”的教育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5、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的将教学认识过程概括为“闻、见、知、行”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C)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6、提出教学相长、藏息相辅、豫时孙摩等教学原则是A、《大学》B、《学记》C、《中庸》D、《论语》三、名词解释1、“五经”......:是孔子编订的教学用书,成为封建社会学校教学的主要教材。具体包括《诗》《书》《礼》《易》《春秋》。2、启发诱导:是孔子提出的教学原则。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适当的方法、

6、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的学习。3、盈科而进:是孟子提出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学要遵守知识内容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的逐步进行,不能越等。4、兼陈中衡:是荀子提出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学中认识事物不能片面,以偏慨全。要全面的考虑事物的方方面面,然后做出中正的结论。5、《学记》:我国最早的教育论著。对教育目的,教育制度,学校管理,教学原则、方法、教师等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被称之为中国“教育学雏形”。5、藏息相辅:是《学记》中提出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学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习活动有张有弛。四、简答题1、简要回答私学兴起的原因和意义。原因

7、:我国私学发端与春秋中后期,其兴起的最直接原因有两个:一是“学术下移”;二是“士阶层的崛起”。意义:(1)私学兴起,扩大了教育的对象和人才培养的数量,适应了当时社会迅速发展的需要。(2)私学兴起,扩大了教育的规模,推动了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3)私学兴起,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推动了教育理论的探索。(4)私学办学、就学、讲学、竞争的四大自由,解放了思想,形成了“百家争鸣”,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2、简要评价孔子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的地位和作用。(1)认识到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2)提出有教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