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正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doc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正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doc

ID:27903833

大小:20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6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正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doc_第1页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正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doc_第2页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正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doc_第3页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正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doc_第4页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正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正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正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正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  摘要  尽管多家动力电池企业营收和净利润都保持增长态势,但锂电池业务却同比去年出现大幅下滑,主要与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和动力电池市场竞争加剧有关。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正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尴尬局面,而大众等车企陆续宣布自建电池工厂也让相关企业感受到不小的压力。  近日,杉杉股份(600884)发布2018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42.9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正极材料业务实现净利润增幅低于营业收入增幅,毛利率较去年同期较高水平降低,负极材料业务的销量同比下滑4%,

2、毛利率也略有下降。  对比近期动力电池企业发布的半年报,2018年上半年,天能动力(00819)实现主营收入同比增长27.7%,毛利率同比下滑0.9%。国轩高科(002074)营收同比上涨8.76%,动力锂电池业务的毛利率也同比下跌5.44%。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多家动力电池企业营收和净利润都保持增长态势,但其锂电池业务却同比去年出现大幅下滑,主要与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和动力电池市场竞争加剧有关。  杉杉股份证券事务部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生料和石墨化产能瓶颈,致使公司实际供应能力低于市场需求,主动调整产品结构控制风险,降低低端产品销量,降低部分中小客户的发

3、货量。新能源汽车有降本的切实需求,补贴退坡及行业竞争加剧将使得新能源汽车行业承受短期降成本压力。    ➤杉杉股份等企业毛利率下滑  由服装企业到转型锂电材料供应商的杉杉股份,近年来发展迅速。根据公司资料显示,主要从事锂电池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种类涵盖锂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  近日,杉杉股份发布2018年年中报告。中报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2.88亿元,同比增长11.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66亿元,同比增长37.33%。公司方面表示,利润提升主要由于锂电池正极材料业务业绩持续稳定增长,新能源汽车业务业绩同比减亏,以及出售

4、部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获得洛阳钼业现金分红等导致投资收益同比上升。  上半年,动力电池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下游电芯行业也面临优胜劣汰局面。  在新能源业务板块,杉杉股份实现正极材料业务销售量10057吨,同比增长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34亿元,同比增长15.34%。同期,电解液业务实现销售量4170吨,同比增加123%;主营业务收入1.38亿元,同比增加30.87%。  与杉杉股份相似,同行业的动力电池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均交出亮丽的成绩单。  据天能动力半年报显示,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主营收入145.07亿元,同比增长27.7%,收入

5、增幅超预期;实现归母净利润5.13亿元,同比增长16.9%。国轩高科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07亿元,同比增长8.76%,归属上市股东的净利润4.66亿元,同比增长4.57%,营收和利润双双上涨。  2018年2月13日,财政部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补贴方案削低补高,纯电动车续航150~300公里车型补贴分别下调约20%~50%不等,低于150公里续航的车型将不再享有补贴;续航里程300~400公里及400公里以上车型,分别上调2%~14%不等。  受上述补贴政策调整的影响,动力锂电池价格普遍下降,多家企业产品的毛利率开始下滑

6、。杉股份负极业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4.99%。公司表示,主要系受原材料价格和石墨化加工费的上涨,毛利率出现下降。此外,天能动力由于综合毛利率下滑0.9%,公司2018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13亿元,增幅较低。  ➤车企自建电池厂加剧行业挑战  近年来,随着电动车产业快速发展,动力电池产品出现供不应求。一方面,动力电池企业在竞争中寻求突破,另一方面,大众、戴姆勒等中国车企巨头则相继宣布自建电池工厂,试图减少在电池等核心业务板块对外部电池制造商的依赖。  日前,德国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Die)表示,大众集团拟在欧洲自建电池工厂生产

7、固态电池,并有望在2024年至2025年间开始批量生产。随后,大众中国区域的高管确认,已在筹划中国建设大众的电池厂。  与此同时,2018年7月底,国际著名汽车制造企业德国戴姆勒集团宣布,投资5亿欧元在德国建设第二座电池工厂。据相关媒体报道,戴姆勒集团去年曾公布,计划在2019年之前在三大洲建设5座电池工厂,其中,三座位于美国,一座设在泰国曼谷,还有一个则落户中国。高工产业研究院院长罗焕塔介绍:“目前中国的自主品牌里面有80%的企业有跟电池厂合资的想法,或者说正在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若整车企业都选择自己投资建设电池工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