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导学案

赤壁赋导学案

ID:28643231

大小:6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2

赤壁赋导学案_第1页
赤壁赋导学案_第2页
赤壁赋导学案_第3页
赤壁赋导学案_第4页
赤壁赋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赤壁赋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赤壁赋》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2、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知识链接】1、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父苏询,弟苏辙均以文名著称,而以苏轼成就最大。文坛历史上称他们父子为“三苏”。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中进士,受到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赞赏。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实行变法,苏轼因反对新法而外调杭州通判,转任密、徐、湖州知州。元丰二年因讽刺新法的诗句,而被捕下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因筑室于东坡而自号东坡居士。哲宗继位,一度被召回家,等哲宗亲政,苏轼再一次遭贬到惠州,后又到琼州。徽

2、宗即位后,遇赦北还,途中在常州病逝。2、苏轼的文章如波澜迭出,变化无穷,无论什么样的题材,在他的笔下都表达得新鲜贴切而又明白晓畅,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赤壁赋》用古代散文的笔调写赋,叙事,写景,抒情,说理浑然一体,想象丰富,哲理深邃,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我们的课文所选是他的《前赤壁赋》。3、赋是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讲究文采,以铺陈为能事。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象杜牧的《阿房宫赋》、

3、苏轼的《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预习作业】1、注音:壬戌()举酒属客()扣舷()酾酒()横槊()扁舟()匏樽()狼藉()枕藉()嫠妇()愀然()舳舻()蜉蝣()山川相缪()依歌而和之()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1)举酒属客通(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3)山川相缪通3、解释加点的词语七月既望举酒属客.....少焉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不知东方之既白。【新知探究】一、重要知识点梳理1、词类活用:歌窈窕之章击空明兮溯流光舞幽壑

4、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正襟危坐西望夏口,东望武昌。顺流而东也,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乌鹊南飞2、古今异义徘徊于斗牛之间。望美人兮天一方。”3、句子翻译(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2)渺渺兮于怀(3)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4)何为其然也(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固一世之雄也,(7)而今安在哉?(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1、一词多义于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是饮酒乐甚()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而耻学于师()于其身也()不拘于时

5、()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余将告于莅事者()【问题探究】1、 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展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作者的心情如何?2、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描写了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的心情如何? 3、文章第三自然段作者凭吊个人,感慨人生短暂,作者的心情如何?4、文章第四、五自然段描写了什么情景,作者的心情如何?5、说说文章中作者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6、主客是否为两个人?面对眼前的景物,他们有怎样的看法?从中看出他们对人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7、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延伸阅读】苏轼的赤壁风飘飘,

6、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之偏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贬谪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都督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

7、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纪缅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     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这样的小女子。  “杨柳岸,

8、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