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ID:28915775

大小:17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5

七年级数学下册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_第1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_第2页
七年级数学下册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_第3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下册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导学案新版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学习目标:1、知道相交线、平行线、补角、余角、对顶角的;2、理解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模块一:自主学习(一)温故知新1、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有/没有)端点.2、面与面相交得到线,线与线相交得到.3、角的定义:由两条具有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1234、角的分类:0°<<90°;90°<<180°(填:钝角、直角、锐角、平角、周角);直角等于;平角等于.5、如图:(1)请用两种方式分别表示图中的两条直线;(2)用其

2、他方法表示∠1;(3)∠1+∠2=°(二)预习新知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和两种2.相交线:如右图,两条直线平行线:如右图,在平面内,有个公共点,我们称这两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条直线为相交线.表示方法:通常用“∥”表示平行我们可以表达成:直线AB与直我们可以表达成:AB∥CD或CD∥AB线CD相交于点O.注意:平行线要满足三个条件:①;②;③.3、预习课本38页仪一仪,完成下题:满足对顶角的两个条件:①两角有公共端点;②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1)下图中∠1与∠2为对顶角的是()A

3、BCD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个对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结论:.两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对顶角数量关系4.①在一副三角尺中,每块都有一个角是90°,而其他两个角的和是.一般情况下,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我们就说这两个角互为,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例如,∠1与∠2互为余角,∠1是∠2的余角,∠2也是∠1的余角.②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符号语言:43若∠1+∠2=90°,那么∠1与∠2互余.4211∠3与∠42若∠3+∠4=1

4、80°,那么∠3与∠4互补.练习:(1)∠1与∠2互余,则∠1+∠2=__________;⑵若∠1=90°—∠2,则∠1+∠2=__________;(2)60°32′的补角是_______,余角是______;⑷30°角的余角的补角是__________.模块二:交流研讨内容一:余角与补角的性质例1如图:∠1与∠2互补,∠3与∠4互补,如果∠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2134已知∠1与∠2互余,∠3与∠4互余,如果∠1=∠3,那么∠2与∠4相等吗?为什么?余角与补角的性质:.练习:

5、①.因为∠1+∠2=90º,∠2+∠3=90º,所以∠1=,理由是.②因为∠1+∠2=180°,∠2+∠3=180°,所以∠1=,理由是.课堂小结互余互补对顶角数量关系对应图形关系211∠3与∠42434性质模块三:当堂训练12121212ABCD1、下列各图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2、已知∠1-20°,∠2=30°,∠3=60°,∠4=150°,则∠2是余角,是∠4的补角.3、如果∠α=39°31′,∠α的余角为,∠α的补角为4、完成课本40页,习题2.1第一题和题三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