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3讲 寒潮 中图版必修1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3讲 寒潮 中图版必修1

ID:29388472

大小:1.55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19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3讲 寒潮 中图版必修1_第1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3讲 寒潮 中图版必修1_第2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3讲 寒潮 中图版必修1_第3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3讲 寒潮 中图版必修1_第4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3讲 寒潮 中图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五章 第3讲 寒潮 中图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3讲 寒潮一、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1.发生时间:冬半年。2.表现:强冷空气入侵,造成剧烈降温,伴有大风、冻害、雨雪等天气。3.成因:冬半年,高纬度地带因气温很低形成的密度较大的干冷气团从源地向较低纬度流动形成。特别提示 寒潮天气实质上是发生在冬半年的快行冷锋天气系统活动过程。二、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1.危害2.发生季节:我国寒潮多发生在冬春两季。3.预防措施:发布准确的信息和警报,人们可对农作物和牧区的牲畜做好防寒准备,海上船只及时回港等。特别提醒 春初、秋末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1)初春万物

2、复苏,果树开花发芽,小麦等粮食作物开始返青。寒潮会使果树花芽和返青的粮食作物幼苗遭受冻害而无法继续生长导致减产。(2)深秋是农作物的成熟季节,寒潮会冻坏农作物,使未成熟的作物无法继续生长而导致产量下降。考点一 寒潮的成因、特征及其影响1.图甲是“1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1)此时控制A地的锋面类型是______。简析A地的天气特征及成因。(2)此天气系统引起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对图乙阴影区域的农业生产有何危害?答案 (1)冷锋天气特征:降水、大风、降温等天气。成因:①暖空

3、气沿锋面被迫抬升,成云致雨;②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③受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2)农作物遭受冻害,破坏牧场和基础设施。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影响该地的锋面主要是冷锋,受冷锋影响,该地会出现降水、大风和降温天气。第(2)题,该地属于我国的农牧过渡带,生态环境脆弱,抗灾能力较弱,灾害性天气对农牧业会造成严重威胁。【考向立意】本题结合区域图和天气图,考查冷锋带来的灾害性天气的影响。【思维过程】认真阅读图形→把握天气系统类型→确定锋面性质→调运所学知识→分析冷

4、锋天气特征及其所带来的灾害性天气的影响。【误区警示】该题出错的原因是:①不能正确判断锋面类型;②不能明确寒潮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预测展望】结合本年度寒潮的发生情况,考查寒潮的特征、影响及防御。1.产生原理2.寒潮在我国的时间分布特征全国性的寒潮一般出现在9月下旬到第二年5月之间,3~4月是寒潮活动的最高峰,11月是次高峰,平均每年约有3~4次全国性寒潮,但各年之间差异较大。3.寒潮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影响受寒潮影响,都会出现剧烈降温,伴随大风、雨雪现象,但区域环境不同,其影响地区、表现也有一定差异,

5、列表如下:影响地区表现西北及黄土高原大风、少雪,极易引发沙尘暴天气内蒙古高原大风、暴雪、低温,易引发雪灾华北、江淮地区大风、雨雪交加,沿海出现风暴潮东北地区大风、大雪天气长江以南地区寒风、冻雨天气4.寒潮的“功”与“过”寒潮给人类带来很大的危害,但并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具体如下所示:1.新华社2012年11月28日电:吉林省气象台28日5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预计今天白天到后天夜间,全省气温自西向东明显下降,大部分地区累计降温幅度可达7~9摄氏度,寒潮带来的降雪仍将继续,受其影响省内多条高速公

6、路被迫关闭。本次寒潮是由我国西北地区开始,并将会波及东北、华北、江淮一带,给上述地区带来明显的降温。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寒潮是__________半年__________入侵造成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__________、雨雪等天气。(2)材料说明寒潮的基本特征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3)防御寒潮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冬 强冷空

7、气 冻害(2)多种灾害并发 影响范围大(3)发布寒潮的准确信息和警报解析 (1)寒潮主要发生在冬半年,同时要注意只有强冷空气南下才能形成寒潮。(2)通过阅读材料,可以归纳出寒潮的特征。(3)对寒潮灾害要及时、准确预报,加强防御。考点二 我国其他重要气象灾害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国是旱涝频繁的国家。2009年中国面临旱涝灾害双重考验,我国一度呈现北旱南涝之势。甘肃、内蒙古、山西等地区滴水如金,广西、江西、福建、湖南一带却暴雨成灾,这种旱涝并存的局面

8、对中国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出了极大考验。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据记载)(1)读图1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方面分析原因。(2)图1中B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3)图2中A地区是我国干旱多发区,水资源紧张。试分析其解决的措施。(4)图2中C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解释其原因。答案 (1)我国雨涝区分布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减少。原因:我国的降水量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我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