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四首》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四首》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ID:29526052

大小:57.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0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四首》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四首》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四首》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四首》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四首》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0课《诗四首》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30课《诗四首》学案教师寄语:希望像太阳,当我们向它前行,我们负担的阴影便抛在身后去。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3、培养感悟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不断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一、基础知识:1、读准字音:晨兴理荒秽()草木长()燕()2、解释下列词语荷锄:。荷,。草木长:征蓬:大荒:柳暗花明:无时:3、文学常识《归园田居》的作者是,代诗人。《游山西村》选自,作者是,字务观,自号,朝著名诗人《使至塞上》的作者是,朝诗人。本诗选自。《渡荆门送别》是出蜀时所作,记下了他时的观感和情思。二、理解探究4.《归园田居》中“但使愿无

2、违”的“愿”具体指什么?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6.《游山西村》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三、合作释疑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是如何理解的?8.这首诗可以看出陶渊明诗歌最明显的艺术风格是什么?四、课内精读(一)、按要求用原文回答9、《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耕种辛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10、《游山西村》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写农村一片富足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11、《使至塞上》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

3、象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诗,回答诗后问题渡荆门山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2.请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________________。13.为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1)渡远荆门外(   )A.通过    B.载运过河  C.渡口               D.渡船(2)山随平野尽(   )A.全      B.完        C.死               D.用力完成(3)仍怜故乡水(   )A.怜悯    B.怜惜      C.怜爱     

4、          D.怜恤14.解释下列诗句画横线的词语。(1)江入大荒流:(2)月下飞天镜:(3)云生结海楼:(4)仍怜故乡水:15.对诗的内容、写法理解不符合诗意的一项是()A.诗的一开头,就以明快的手法点明了此行的特点、途中已经到达的地方以及将要前往的目的地,以至乘坐的交通工具。B.诗的颔联景象雄阔,颈联景象瑰丽。“荆门外”的山川胜景,兼收笔底。尾联抒发诗人作别故土,惜别亲友的诚挚。C.全诗以远游起笔,中间写途中所见景色,最后以惜别作结,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写景用语着字,也独具匠心。D.诗中所写景物,既有远景又有近景,远景广阔而雄伟,近景明朗而秀丽,可见诗人很善于摄取自然景物到

5、诗境中来。五、拓展迁移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注:最后“王孙”句:《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这里反用其意,言山居特别恬适,隐者自可久留。王孙,此指王维。16.用简洁的语句概括这首诗歌所描写的内容。 1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18.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六、作业30诗四首【参考答案】一、1、读准字音:晨兴理荒秽(huì)草木长(zhǎng)燕(yān)2、解释下列词语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草木长:草木丛生。征蓬:飘飞的蓬草。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柳

6、暗花明:柳色深绿,所以说“暗”;花光红艳,所以说“明”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3、文学常识陶渊明,晋代诗人。《游山西村》选自《剑南诗稿》,作者是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南宋朝著名诗人《使至塞上》的作者是王维,唐朝诗人。本诗选自《王右丞集笺注》。《渡荆门送别》是李白出蜀时所作,记下了他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二、 4、是指诗人意愿,诗人写劳动生活也是为了表明他终生归隐的意愿,尽管劳动了一天,却不以此为苦,表现了诗人自然朴实的风格。5、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出现了美好的去处,

7、诗人回忆了来山西村的经历,来到了这个重山复水保护之下,柳树花草掩映下的美丽的村子。三、7、 大漠无边,有一缕孤烟直上,千里黄河上,落日一派浑圆。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8、从这首诗可以看出陶渊明诗歌最明显的艺术风格是平淡自然。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