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总复习---集合

高考数学总复习---集合

ID:29910390

大小:16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4

高考数学总复习---集合_第1页
高考数学总复习---集合_第2页
高考数学总复习---集合_第3页
高考数学总复习---集合_第4页
高考数学总复习---集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总复习---集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高考数学总复习----集合【重点知识回顾】集合知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中广泛使用的集合语言,并用集合语言表达数学问题,运用集合观点去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数学是理性思维的学科,高考尤其强调“全卷要贯穿思维能力的考查”简易逻辑用于可以和各章融合命题,正是这一理性思维的体现,学生只有在思维能力上有所提高才能让数学学习有一个质的飞跃。但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因此,在第二轮各模块的复习中应尽量加强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培养1.强化对集合与集合关系题目的训练,理解集合中代表元素的真正意义,注意利用几何直观性研究问题,注意运用Venn图解题方法的训练,加强两种集合表示方法转换

2、和化简训练;2.确定集合的“包含关系”与求集合的“交、并、补”是学习集合的中心内容,解决问题时应根据问题所涉及的具体的数学内容来寻求方法。①区别∈与、与、a与{a}、φ与{φ}、{(1,2)}与{1,2};②AB时,A有两种情况:A=φ与A≠φ。③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典型例题】1.对集合与简易逻辑有关概念的考查例1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在北京举行,若集合A={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运动员},集合B={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男运动员},集合C={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女运动员},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ABB.BCC.A∩B=CD.B∪C=

3、A分析:本例主要考查子集的概念及集合的运算.解析:易知选D.点评:本题是典型的送分题,对于子集的概念,一定要从元素的角度进行理解.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寻根溯源还是元素间的关系.例2(07重庆)命题:“若,则”的逆否命题是()A.若,则B.若,则C.若,则D.若,则答案:D.2.对集合性质及运算的考查例2.(2011年高考广东卷理科2)已知集合A={(x,y)

4、x,y为实数,且x2+y2=l},B={(x,y)

5、x,y为实数,且y=x},则A∩B的元素个数为()A.0B.1C.2D.3【解析】C.方法一:由题得,元素的个数为2,所以选C.方法二:直接画出曲线和直线,观

6、察得两支曲线有两个交点,所以选C.点评:对集合的子、交、并、补等运算,常借助于文氏图来分析、理解.高中数学中一般考查数集和点集这两类集合,数集应多结合对应的数轴来理解,点集则多结合对应的几何图形或平面直角坐标系来理解.3.对与不等式有关集合问题的考查例3.已知集合,则集合为()A.B.C.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运算,同时考查解不等式的知识内容.可先对题目中所给的集合化简,即先解集合所对应的不等式,然后再考虑集合的运算.解析:依题意:,∴,∴故选C.点评:同不等式有关的集合问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也是高考常见的命题形式,且多为含参数的不等式问题,需讨论参数的取

7、值范围,主要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此外,解决集合运算问题还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4.对与方程、函数有关的集合问题的考查例4.已知全集,集合,,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A.1B.2C.3D.4分析:本题集合A表示方程的解所组成的集合,集合B表示在集合A条件下函数的值域,故应先把集合A、B求出来,而后再考虑.解析:因为集合,所以,所以故选B.点评:在解决同方程、函数有关的集合问题时,一定要搞清题目中所给的集合是方程的根,或是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所组成的集合,也即要看清集合的代表元素,从而恰当简化集合,正确进行集合运算.【模拟演练】1.对新定义问题的考查例1.(2008江

8、西卷理2)定义集合运算:设,,则集合的所有元素之和为()A.0B.2C.3D.6分析:本题为新定义问题,可根据题中所定义的的定义,求出集合,而后再进一步求解.解析:由的定义可得:,故选D.点评:近年来,新定义问题也是高考命题的一大亮点,此类问题一般难度不大,需严格根据题中的新定义求解即可,切忌同脑海中已有的概念或定义相混淆.【专题突破】1.满足M{a1,a2,a3,a4},且M∩{a1,a2,a3}={a1·a2}的集合M的个数是()(A)1       (B)2(C)3(D)42.(2008年广东卷,数学文科,1)第二十九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08年8月8日

9、在北京举行,若集合A={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运动员},集合B={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男运动员}。集合C={参加北京奥运会比赛的女运动员},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ABB.BCC.A∩B=CD.B∪C=A3.设集合,则()(A)     (B)     (C)     (D)4.(2008年天津卷,数学理科,6)设集合,则的取值范围是(A)(B)(C)或(D)或5.设,已知命题;命题,则是成立的(B)A.必要不充分条件B.充分不必要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6.(“a=1”是“函数在区间[1,+∞)上为增函数”的(A)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