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

ID:29953286

大小:6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5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1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2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3页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201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2讲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指导巩固提升训练(含解析)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一部描写1919年苏俄人民抗击协约国和国内白匪的电影有这样几组镜头,你认为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一位农民牵着几头羊到集市上去卖,与一位买主讨价还价B.几乎所有的工厂都注明“苏维埃国有”的字样C.老百姓的生活用品由国家集中分配,他们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D.成年人都必须参加劳动2.1921年列宁认为:“从整个国家经济的角度来看,现在最大的‘阻碍’正是这方面引起的。要增加粮食的生产和收成,增加燃料的收购和运输,非得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提高他们的生产力不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列宁

2、采取了哪一措施(  )A.实施余粮收集制   B.实行固定的粮食税C.取消粮食税D.允许私人小企业的发展3.(2013·宁波模拟)1921年有人这样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做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②实施新经济政策 ③“退一步”使俄国又退回到了资本主义 ④“进两步”是指恢复经济、巩固政权、向社会主义过渡等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解析:“退一步”指的是放弃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战时

3、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苏俄并没有退回到资本主义,排除①③。答案:D4.据统计,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的推行B.政府政策的失误C.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影响D.“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解析:题干中的数据表明农村生产出现一定的削弱,结合题干中“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这一时间分析此时苏联逐步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

4、业长期落后。答案:C5.2012年5月3日,戈尔巴乔夫被授予安德烈·佩尔沃兹万内勋章,这是目前俄罗斯最高荣誉的象征。关于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对苏联进行改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其改革走的是自下而上的中国模式B.其改革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尝试C.改革的前期就阻力重重D.其改革有宏观的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0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作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

5、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的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材料二 新经济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战时遗留的危机。到1926年时苏联的农业产量已经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注:当时历史最高水平)……在1925年逝世前不久,列宁已经决定要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他认为这是通向社会主义的最佳道路。——[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的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6、—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农民所述的“新的沉重的负担”主要是由当时什么政策中的什么措施直接导致的?(2)材料二中列宁倡导的新经济政策主要采取了哪项措施成功地解决了农业问题?(3)材料三中毛泽东主要批评的是斯大林模式中在经济方面的哪种做法?(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答案:(1)政策及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余粮收集制。(2)措施: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3)做法:以牺牲农民的利益和农业的发展为代价,来优先发展重工业。(4)主题:苏俄(联)社

7、会主义建设中的农民问题(或农业问题)。7.(2012·广东高考)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解析:本题考查对斯大林模式的理解。从“在于尽快将一个……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可知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均不具备此特征,故A、B两项错误

8、;从“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可知,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客观评价,肯定了它的合理之处,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不能体现出来。答案:C8.(2011·江苏高考)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