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amp#183;清人》诗旨新考.doc

《郑风&amp#183;清人》诗旨新考.doc

ID:29999366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5

《郑风&amp#183;清人》诗旨新考.doc_第1页
《郑风&amp#183;清人》诗旨新考.doc_第2页
《郑风&amp#183;清人》诗旨新考.doc_第3页
《郑风&amp#183;清人》诗旨新考.doc_第4页
《郑风&amp#183;清人》诗旨新考.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郑风&amp#183;清人》诗旨新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郑风·清人》诗旨新考  摘要:因《左传・闵公二年》的本事记载,《清人》成为《郑风》作品中在诗旨探究上争议最少的作品,但这段记载并不是叙述了因何创作这篇作品,而是叙述了如何赋引这篇作品。所以,此诗应是展示了清地官兵们在戍守边地时的训练场面,并表现出赞扬之倾向。而且,很多前辈学者对作品中“二矛重英”“翱翔”“逍遥”等词语的理解尚值得商榷。  关键词:诗经;郑风・清人;二矛重英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03-0115-05  《清人》为《诗经・郑风》之五。全诗共三章十二句:“清人在彭

2、,驷介旁旁。二矛重英,河上乎翱翔。清人在消,驷介����。二矛重乔,河上乎逍遥。清人在轴,驷介陶陶。左旋右抽,中军作好。”作品较为简短,虽有《左传》巾一段所谓诗本事的确详记载,但仍在诗旨沦说上歧见纷出。清晰界定此诗诗旨,不仅有助于更加详确地理解此诗,而且还有助于分析《诗经》中同类作品的诗旨,其意义至为大焉。  一、《清人》诗旨之歧见纷纭  对于《清人》之诗旨,综合古今之论,主要有以下八种观点:  第一,“刺郑文公”说。如孔颖达《毛诗注疏》云:“作《清人》诗者,刺文公也。文公之时,臣有高克者,志好财利,见利则为,而不顾其君。文公恶其如

3、是,而欲远离之,而君弱臣强,又不能以理废退。适值有狄侵卫,郑与卫邻国,恐其来侵,文公乃使高克将兵御狄于境。狄人虽去,高克未还,乃陈其师旅,翱翔于河上。日月经久,而文公不召,军众自散而归,高克惧而奔陈。文公有臣、郑之公子名素者,恶此高克进之事君不以礼也,又恶此文公之退臣不以道。高克若拥兵作乱,则是危国,若将众出奔,则是亡师。公子素谓文公为此乃危国亡师之本,故作是《清人》之诗以刺之。”[1]其他持此说者还有《毛诗序》、郑《笺》、郑《志》、苏辙《诗集传》、李氏《集解》、黄氏《集解》、范处义的《诗补传》、吕祖谦的《吕氏家塾读诗记》、朱熹的《

4、诗集传》、严粲的《诗缉》、辅广的《诗童子问》、刘瑾的《诗传通释》、许谦的《涛集传名物钞》、刘玉汝的《诗缵绪》、朱公迁的《诗经疏义会通》、胡广的《诗传大全》、姚舜牧的《重订诗经疑问》、万时华的《诗经偶笺》、何楷的《诗经世古义》、朱朝瑛的《渎诗略记》、张次仲的《待轩诗记》、范家相的《诗渖》、牟应震的《诗问》、方玉润的《涛经原始》等。不过,到了清代,胡承珙虽然也认为此诗诗旨是“刺文公”,但却并非公子素所作:“《序》以此诗为公子素作,亦如《王风》毛《传》之‘子国’、‘子嗟’,必有所据。《汉书・古今人表》之公孙素当即其人。何休注《公羊・闵二年

5、》《传》云:‘郑伯素恶高克’。或因‘素’字偶同,遂谓郑伯为公子时素恶高克。此于《序》文上下皆不顺,其说非也。”[2]此外,清人庄有可的《毛诗说》、今人高亨的《诗经今注》等也基本同意此说。  第二,“刺高克”说。宋人刘克在其《诗说》中曰:“诗人罪高克玩兵、轻国、弃君命尔。”后来,清人牟庭在其《诗切》中表达了相近的观点:“清人,谓清闲人也。高克内无职守,外无军争,栖迟河上,事外闲居,故诗人目为清闲之人尔。”“一个清闲事外人,在其楸轴握兵要。四马着金甲,去国远陶陶。左军已白还,右军去而抽。中军清闲人,阴谋作私好。《清人》,刺弃师也。”此外

6、,清人焦循在其《毛诗补疏》、今人程俊英在其《诗经泽注》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第三,“美高克”说。此说出自清人龚橙的《诗本谊》:“《清人》,国人美高克也。《左传》:‘郑人恶高兜,使帅师次于河上,久而弗召,师溃而归,高克奔陈郑人为之赋《清人》’。此言诗有为高克赋,与卫人所为赋《硕人》同。上郑人谓文公,下郑人谓国人,二谓诗人恶高克也。《毛序》‘刺文公’,所渭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领。高克好利而不顾其君,文公退之不以道。欲以申《序》刺谊,而非大师之谊故也。”  第四,郑大夫忧国说。宋人受坊在其《诗传孔氏传》中说:“郑文公使高克御狄于境,不召,

7、师溃。大夫忧之,赋《清人》。”  第五,刺清人游荡说。今人蓝菊荪先生说:“我看‘清人’完全是民间产品,是对郑荡游在河上的‘清人’的一首讽刺涛。”另外,今人邓荃先生在其《诗经・闻风译注》中也提出相近观点:“是一首讽刺清地士兵游荡的诗。”  第六,赞美军事训练说。今人蒋立甫先生在其《诗经选译》中认为:“这首诗是描写郑国清邑的士兵军事训练的,赞扬其军容严整、战术精熟、充满着勇武的精神。”  第七,描写将士们生活说。今人金启华先生在其《诗经全译》中认为:“写戍守防地的将士们生活。”  第八,慈母思高子说。《焦氏易林》中日:“清人高子,久屯外

8、野。消遥不归,思我慈母。”后来,闻一多先生也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说明。  二、诗本事之不确证  在《郑风》的二十一篇作品中,由于《左传・闵公二年》中一段似乎非常明确的、与诗作本事有关的记载,使得《清人》成为了其中在诗旨问题上争议最少的作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