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论文:有感于语文课堂教学实践

初中论文:有感于语文课堂教学实践

ID:30074150

大小:72.5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6

初中论文:有感于语文课堂教学实践_第1页
初中论文:有感于语文课堂教学实践_第2页
初中论文:有感于语文课堂教学实践_第3页
初中论文:有感于语文课堂教学实践_第4页
资源描述:

《初中论文:有感于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引导得法拓展有度——有感于语文课堂教学实践 新课程教学改革时至今日,参与其间的教师们不断体验着新的教学理念,摸索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于是,课堂教学样式纷呈,令人目不暇接,可谓“遍地生花”。当然,由于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把握不太明确,教学实践中就存在着许多迷惑。一部分教师仍受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教学中还难以摆脱原来的思维框架,课堂上仍是只求答案的统一、标准。尽管这当中也加入多媒体辅助教学、也有学生的小组讨论、交流,但明眼人一看就知是“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课堂教学仍流于形式。此外,一些教师则大刀阔斧,大胆出击,大搞文体拓展。一篇课文仅用十几

2、分钟时间解决,接下来更多的时间用来联想、情感体验、个人评价。一堂课下来倒是轰轰烈烈,只是究竟给了学生什么,听者一头雾水。这是我在接受新课程培训中,听到、看到或亲身经历的教学困惑。经过将近两年的实践,我想针对课堂教学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一、课堂教学应引导得法《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从欣赏文学作品的角度,要求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新课标对学生提出了情感投入的要求。而这种投入要以学生有兴趣为前提。学生的兴趣并不都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教师的引导。萨特说得好:“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

3、。”我想,要使学生真正对语文感兴趣,实非易事。作为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一块下功夫,让学生从对一堂课的喜爱发展到对每一节语文课的期盼;从对课内文本的喜欢发展到课外阅读的入迷。这一境界的产生需要教师费尽心思,不断变花样引领,并要有耐心,能持之以恒。首先,教师课堂导入的设计相当重要。有句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相信大多数老师都有同感:课堂导入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如果教师引导得法,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以我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综合性学习展示课《让世界充满爱》为例,我在一个班级开课时设计的导语是,用比喻句“爱是雨

4、露,爱是阳光,爱更是……”来阐释“爱”的意义,然后就过渡到活动中去了。当时学生反应平平,他们没有被这些看似生动的话语感动。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有关“爱”的“汇报课”形成了,“爱”的感情却流失了,整个活动没有高潮。我意识到了自己导入的失败。在另一个班开课,就改换了导入的表达方式。用简短的语言讲述了一个教师与学生“爱的真人真事”,还联系了自己。记得当我讲述到:“那位受恩于老师的聋哑学生,在大学毕业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送给老师一双鞋,作为他的生日礼物,并用手语向老师倾诉:‘我爱你!’(我为此特意做了这个手语)此后年年如此……”教师里鸦雀无声,很多学生眼含泪水,

5、我自己也不禁沉浸其中,还检讨了自己与学生爱的隔阂。接下来,学生似乎个个对爱有了新的认识,课堂气氛活了。平时不太敢发言的学生都很投入地说、唱起来。其中一位叫杨玲的女生,平时从不主动发言,那天她竟主动出场演唱了一首《天亮了》,她的深情更是把这个活动推向了高潮。这堂课的成功还使这个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不少。最近,参加本区教坛新秀评比的观摩课,我发现导入的设计的确举足轻重。同样一堂课——《我眼中的香格里拉》,大多数教师都采用图片展观香格里拉景色,这是一种激趣的方法,但是由于缺少教师必要的语言提示,这种一闪而过的画面并未真正起到震撼学生心灵的作用。因此,当

6、学生说他们眼中的香格里拉时,仅用“雄伟”、“美丽”等常用词。而有一位教师则采用MTV的方式让学生欣赏歌曲《香格里拉》,学生不仅感兴趣于那画面,更陶醉于那歌声。于是,“神秘”、“梦幻”、“圣洁”等词从他们嘴里溜出来。“水到渠成”一切皆在无言中。当然,这种导入要自然、灵活、多变,或讲故事、或唱歌、或欣赏片断都可以。我个人以为即使是班门弄斧、现炒现卖甚至让自己出丑,只要能激起学生兴趣都要尝试。最好一段时间变个导入花样,让学生有所期待。但是,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词——得法。所谓“得法”就是一要紧扣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等,切不可偏离这些;二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时而

7、投其所好,让他们有“英雄所见(所爱)略同”之感。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本末倒置、主次不分,花太多的时间在这一块而忘了主要的教学过程,那可是得不偿失。其次,得法的教学引导要贯穿课堂始终。对于文本的处理,按照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往往参考各种资料,设计问题,让学生解决。可是,总发现一节课下来,许多问题都是教师帮助他们解决。说实话,老师的解答也是参考了资料的“标准答案”。学生的阅读兴趣淡了,老师的火可上来了:“怎么像木头似的没反应?”现如今我们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小组讨论确定,在班上交流,即自问自答。应该说,这是很好的教学理念。可实际上,学

8、生缺乏教师必要的引导,很多问题是很难解决的。甚至可以说他们连问题都提不出来。比如,有一次,我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