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新认识

新课改,新认识

ID:31164646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7

新课改,新认识_第1页
新课改,新认识_第2页
新课改,新认识_第3页
新课改,新认识_第4页
资源描述:

《新课改,新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改,新认识  摘要:在现代教学中,要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运用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学、做合一,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  关键词:化学教学新课改教学方法  应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从事化学教育教学近10年,经历了几次课改,这次课改,我感受很多。  一、注重双方交流沟通  新课程强调,教学应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

2、、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达到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我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4。教师不再仅仅教,而是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师生共同对整个成长负责。对教学而言,交流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性意义建构,它不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交流意味着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

3、言,交流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仅是单向的付出,而且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应由教学中的主角变为“平等中的首席”。  二、重视课本实验的使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与学生的接触中,我们往往发现初三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就兴趣骤浓,如何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引导他们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呢?  在课堂

4、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我们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有目的地观察实验现象,并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们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效果,增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启发学生“多问”4  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学生具有好奇心,这正是追求知识的原始动力,是

5、求知欲的嫩芽。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对某一事物特别感兴趣,并由兴趣发展为热爱,由热爱进一步发展为对真理的探索和追求。由此提出各种各样看似无稽实有深意的问题。教师应顺应学生的心理,正确地引导他们养成多问的习惯,教师可作饶有风趣的讲解,并以丰富的感情色彩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切不可因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符合教师的意图或教师一时难以解答而置之不理,甚至加以压制。  四、引导学生“好动”  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提出的“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其实就在于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让学生“听”科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追求高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只能束缚学生的行动。即使有高分,但不能在实际中

6、加以应用和发展,这样的“人才”又能有多强的创造力呢?明白此理,身为人师者,切莫把“好动”视为缺点,就把学生从“静”中解放出来,并热情鼓励,耐心引导他们动手,使他们在“动”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  五、做好期末复习工作,争创中考好成绩4  期末复习工作会直接影响中考成绩,所以期末复习工作,我们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每个阶段,我们要复习什么内容,都做到心中有数,复习的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对不同层次的题目进行辅导和练习,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适应会考题;对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常利用中午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为提高会考的合格率,

7、我们不断耕耘。同时,对于学生作业,我们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测评工作。从反馈情况看,应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做好辅导和改进的调控工作,为全面提高中考成绩而不断进取。  参考文献:  [1]孙桂贤.谈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06).  [2]叶海燕.走进新课程认识新课改.中国化学课程网.http://chem.cersp.com.  [3]邓达森.新的教育理念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J].湘南学院学报,2007(03).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