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于生本远离形式

归于生本远离形式

ID:31270748

大小:111.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08

归于生本远离形式_第1页
归于生本远离形式_第2页
归于生本远离形式_第3页
归于生本远离形式_第4页
归于生本远离形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归于生本远离形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归于生本远离形式  【摘要】在本校课堂改革中,我结合生物学科特点,遵循学生“学”的规律与因之而成“教”的规律。以“生本”为出发点,践行归于生本、远离形式、充满个性与活力的“30+15”课堂。  【关键词】归于生本远离形式“30+15”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9-0183-02  在本校“30+15”课改实践中,我感受到其效率、活力及对师生的深远影响。现结合观察与思考、探索与改进,简介本人个性化的生物课堂。  一、课堂改革背景及简介  逸夫中学是一所特殊的学

2、校――100%的外口学生(其中75%来自民办小学),用最基础的小学水平测试卷测试平均分在50分以下的生源,多数租住在城中村出租屋里而没有一张像样的书桌的家庭。基于生源基础和传统教学的弊病,为了向课堂要质量,田刚校长带领全体教师走上“30+15”课改之路。  “30+15”课改明确规定学生用来做书面练习不得少于15分钟,而30分钟,并不是全由老师来讲,而是想方设法推学生占据课堂。课堂基本环节概括为四个字:[讲](启发);[练](集中练、阶段练);[报](报告结果、过程);[提](总结提升、生主师辅)。  二、观察与思考9  

3、(1)在矛盾中寻找统一,课堂应怎样为学生的发展考虑  如何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夹缝中寻得平衡,让学生不失素质而兼具知识与基本技能?如何在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困惑中,戴着镣铐而跳出潇洒的舞步?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调动,在于对课堂的把握与掌控。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将决定学生的成长;以什么样的方式组织教学与调控课堂,将决定了学生对所学的兴趣和态度。  目前可做且必做的,是提升驾驭课堂的能力、丰富调动学生的方法,提高相应调动能力。务必基于现实的生源,相信学生的潜能;基于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把课堂还给学生,由他们去主演。

4、否则“导演”抢了“主角”的戏份,把“学堂”变成了“讲堂”。  (2)传统教学弊端多多,如何创设真正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课堂模式  传统教学,教师围绕教学重难点,以讲解为教学支柱。学生只是看客和被填充的容器。对于课堂的管理,教师完全把持和占据了课堂,部分教师几近暴君――不说不许动,此说须此动,彼动不可为!学生不被关注,少有机会思考与表现,导致学习兴趣低下、学习效率差。  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

5、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让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9可见,教师的工作态度、方式与质量影响着学生的感受、兴趣、学习质量甚至人生质量。作为优秀的教师,教学就应创造一种让学生想学、会学的氛围,利用多种方式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促进他们自由发展;应让学生对课堂不再厌倦而是充满期待,在课堂上感到幸福和取得丰硕成果。  (3)学生为什么喜欢生物实验课,一心想着去实验室上课  每一届的学生,从初一年显微镜的系列实验开始,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就提升起来――对生物课充满了期待,对实验课更是欢呼。即便不是实验课,他们还闹着要去实验室

6、做实验,甚至于只要求去实验上课就好。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反应了学生什么样的心理?据相关调查,86.7%的学生表示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讨论交流或自学等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喜爱的课堂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课堂,他们讨厌处于被动状态、无法自由表达。而实验课提供了让他们动手、相互探讨、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学到了技能,观察到了新奇事情,体会到了实验有趣的过程,而且不受传统教室的束缚,甚至于可以离开位置去观察其他同学的实验结果,或是充当小老师指导其他同学实验。  《积极学习》有这样一段话:“对于我学习的东西,我会忘记。对于

7、我听过和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一点。对于我听过、看过并问过问题或与人讨论过的东西,我会理解。对于我听过、看过、讨论过和做过的东西,我会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对于我教过另外一个人的东西,我会掌握。”这可能很好地诠释了学生喜欢生物实验课吧:他们喜欢的是探究、观察、交流、互助、自由不受拘束,其核心是他们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保证,自主能力得到了充足的发挥!  (4)学生有问题时,首先找谁寻求帮助9  教学观察中,学生有问题最先请教的是自己的同桌。碰到同桌不会时,再去找周边的同学请教。最终无解而又不得不解决时,才会硬着头皮去找老师或根本不找

8、老师。  这个心理反应好理解,因为人总是寻求简洁、距离近的途径,而且学生与老师有一定距离,还有虚荣心作怪,惟恐面子上过不去。但凡同学间相互询问,根本无所顾忌。  这就要求教学中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的平台,让大家自觉地分享智慧,共同提高。同时教师应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群体中去。创造师生平等的融洽关系,以让学生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