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ID:31444917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0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_第1页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_第2页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摘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利用画图的方式了解题目的意思,抓住题目的内在联系,运用分类归纳法找到解题的方向,促使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习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解题能力  有些高中学生提出,他们虽然学习了很多物理知识,却不擅长做物理习题.有时他们阅读题目时不明白到底题目在说什么,有时即使明白了也找不到解题的方向,有时似乎找到了解题的方法却漏掉了一些条件.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利用

2、画图的方式了解题目的意思  高中物理习题具有抽象性、多面性、多解性.在做物理习题时,学生要养成利用画图的方式了解物理习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现在用教师引导学生做习题1说明在做题时利用绘图的方式帮助思考的重要性.习题1:现有一辆速度为15m/s的汽车因故紧急刹车,在计算阻力的情况下,汽车以2.0m/s2做匀减速运动.请问:10s后汽车距离刹车点有多远?有的学生看到这道习题认为,这还不简单?套用匀减速公式.这道题的答案为:s=v0t+12at2=15×10+12×(-2)×3102.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绘制图形的方式理解这道题,刚开始学生觉得教师的想

3、法是多此一举,在教师坚持的情形下,学生一边制作物理数据表格,一边绘制图形,发现这道题的条件和答案与自己的理解不一样.从图形可以看到,这道题虽然说求取10s后汽车距离刹车点的距离,然而实际上根据数据表格和图形可以发现汽车未到10s时便已静止.此时学生理解到单用抽象的方式理解物理习题的意义,可能会忽略文本中隐藏的物理问题.  二、抓住题目内在联系,运用分类归纳法找到解题的方向  学生理解了习题的意思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套分析物理习题的模板,让学生可以通过这套模板抓住物理习题中物理问题的内在联系.现以物理教师引导学生做习题2为例加以说明.习题2:现有一辆质量为1.

4、0×103kg的汽车,它的行驶速度为10m/s.现在需要它在距离前方12.5m处完全停止,求该汽车紧急刹车时需要的阻力.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这样的模板思考物理问题:该题目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经过思考,学生了解到该题给出了三个已知条件:汽车的质量――1.0×103kg;汽车正在行驶的速度,即初始速度――10m/s;该车前进的距离――12.5m.该题中给出了两个隐含的条件:汽车刹车时是做匀减速运动的;该车的末速度为0.该题涉及的知识点为:物理的匀加速及匀减速相关的知识;牛顿第二定律中涉及的阻力公式――3F=ma.学生接受教师的引导运用这套模板思考物理问题以后,发现自己能

5、够找到解题的方向,知道解决物理问题应当应用什么公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做物理习题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物理问题中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为依据找到解题的方向.刚开始时,很多学生不会寻找物理问题的内在联系,教师可以利用为学生提供模板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到物理问题中知识点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当学生应用这套方法积累物理知识,提高了物理思维水平以后,学生就能自创学习模板,运用自己的方法寻找物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促使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习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有些物理习题可以用多种角度来解答,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物理问题,然

6、后从各种思路中找到最优的解题策略.还以教师引导学生做习题2为例.刚开始学生找到了牛顿第二运动定律的解题方案以后,便觉得自己已经完成了物理习题.学生给出的解题方案如下:因为vt2-v02=2as,结合F=ma.可得F=m?vt2-v022s.代入已知条件便可得到答案.(以下解题过程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只能用这一个方法解决物理问题吗?结合刚才总结的模板,能否寻找出另一个解题方案?学生思考后认为,也可以应用匀减速运动公式解这道题.解题的过程:因为vt2-v02=2as,所以得到a=vt2-v022s,结合F=ma,可得F=ma=m?vt2-v022s,代入已知条件便

7、可得到答案.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解答这道题,是为了帮助学生从多种角度挖掘学习模板中的物理信息,找到多种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