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索

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索

ID:31453677

大小:11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1-10

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索_第1页
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索_第2页
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索_第3页
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索_第4页
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索_第5页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路径探索  摘要:文章以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为核心,以构建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基本路径为主题,对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进行深入挖掘,转变教育精准扶贫的主体、内容及方式等因素,实现职业教育与精准扶贫的深度理论耦合,阐释精准扶贫工程对职业教育的现实需求,提升贫困地区社会生产主体(适龄劳动力)的自主“造血”能力。提出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以造血式扶贫为主要方式、适龄劳动力为主要扶贫对象、职业能力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重路径,实现由见效周期较长的基础教育扶贫向教学周期短、时效性更强的职业教育精

2、准扶贫转变。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路径  作者简介:贾海刚(1986-),男,河南滑县人,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成都市技师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三农问题与城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5-0070-05  精准扶贫概念的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阐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要求消灭贫穷,实现全体国民的共同富裕。然而,目前我国还有5000多万尚未脱贫的贫困人口,根据以往扶贫经验,简单的物质

3、帮助式扶贫只能解决小范围的、暂时性的困难,而要建立全覆盖、可持续性的小康社会,“扶智”和“扶志”12才是根本之道和长久之计。2015年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将教育扶贫上升至国家战略,教育作为“智扶”的重要手段也逐渐被学者所研究,但更多的是提出将国家教育经费向基础教育倾斜[1]。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下一代上尚不足发挥其时效短的优势,但是在培养贫困地区现有适龄劳动力(生产主体)职业技能上,则具有见效快、针对性强等优势,职业教育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不容忽视。  一、职业教育服务

4、精准扶贫的理论耦合  耦合是一个电子工程类的名词术语,主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元件在输入与输出两端所存在的相互影响,并通过相互作用双向进行能量传输的现象。引申至理论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理论之间相互紧密配合且相互影响,能够通过相互作用将一方理论服务于另一方理论,并为彼此正向或反向输送理论支撑,从而形成一个耦合理论的过程。将职业教育理论与精准扶贫理论分别阐释,并寻找二者的理论耦合交叉点,形成职业教育服务于精准扶贫的理论成果。  (一)精准扶贫的内涵是智力扶贫  精准扶贫的概念,是相对传统粗放式

5、扶贫方式提出的相对称理论,细化至地理空间、区域环境、贫困状况等差异化要素,运用科学化、有效性的方式对扶贫对象进行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三精准”治贫方式[2],以助力其尽快脱贫。精准扶贫不同以往的物质扶贫方式,而是更加强调对人的扶贫,所以说精准扶贫中包含着“物扶”与“人扶”两个层次的内涵。12  目前,学者对精准扶贫及教育精准扶贫的研究主要侧重以下几点:在扶助内容上,侧重于物质输入式扶贫模式,即寄希望于通过物质帮助贫困人口表象脱贫,而忽视发挥人的作用的造血式扶贫模式,少数研究逐渐向具有“造

6、血功能”的教育扶贫转移;在教育精准扶贫的研究对象上,以往过度强调在对未成年的基础教育上,提出“再穷不能穷教育”、“扶贫,从下一代着手”等口号。然而,基础教育扶贫显然无法在短时间内(至少在目前的扶贫攻坚阶段)达到精准扶贫效果,往往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其效果,而针对成人的职业教育,尤其是针对当前社会生产主体的“智力”和“志力”扶贫,能够有效刺激贫困地区经济活力,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升级,在短时间内则有可能达到造血式精准扶贫的效果;在对教育精准扶贫的研究方法上,更多倾向于进行理论分析,从

7、理论层面提出政策、制度及规范上的建议,鲜有具有可操作性、针对性的实践探讨。由此可见,现有的精准扶贫研究中更多注重通过转移支付等方式开展物质输入模式,很少有探讨人口自主造血的扶贫模式,很少探讨贫困人口内在生产力自主生成的扶贫教育;现有的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的研究中,往往侧重于对未成年人的基础教育,缺乏对适龄劳动力“智力”和“志向”的职业教育扶贫;现有的研究中更侧重纯理论的探讨,鲜有具有开拓性的实践活动。  (二)精准扶贫对象的基本特征  现阶段,我国精准扶贫对象约5000多万人,主要分布分散在西南地区的

8、偏远山区且以缺乏“劳动转化金钱途径”12的农民为主,呈现该地区全员贫困的普遍性倾向。根据《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5年末我国16-59岁人口占总人口的66.3%,按此比例折算贫困人口中适龄劳动力人口3300万人有余,排除其中过度老龄化及病残人口,也约存在3000万人。这部分陷入贫困境地的适龄劳动力往往具有文化学历层次低、生产技能欠缺、无业率较高等显著特征,主要以整体造血式精准扶贫为主。从文化层次上看,大多数贫困人口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无论是思维方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