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论科颂讲记

菩提道次第论科颂讲记

ID:31560190

大小:343.50 KB

页数:159页

时间:2019-01-13

菩提道次第论科颂讲记_第1页
菩提道次第论科颂讲记_第2页
菩提道次第论科颂讲记_第3页
菩提道次第论科颂讲记_第4页
菩提道次第论科颂讲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菩提道次第论科颂讲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59《菩提道次第论科颂讲记》宗喀巴大师著能海上师讲授《菩提道次第论科颂讲记》宗喀巴大师著能海上师讲授弟子任定询记 序言能海上师是中国现代佛教界著名的高僧,俗姓龚,名学光,字辑熙,四川绵竹人。公元一八八六年诞生于汉旺场,幼年父母双亡,依姊生活成长。年甫弱冠,即以天下为己任,初仕军界,一九一三年派往东瀛考察,最初接触了佛教。他从佛陀的教义中,发现了解除世间苦难的途径,从此一心归向佛法。一九二四年,投培陵县天宝寺佛源老和尚披剃出家。同年在新都宝光寺从贯一老和尚受具足戒,时年卅九岁。戒期完满后,即约同戒六人,共赴西藏求法。初至西康打箭炉,从降巴格西

2、学习,继又至里塘那摩寺159《菩提道次第论科颂讲记》宗喀巴大师著能海上师讲授降阳仁波卿处受学。一九二八年经老格西赞劝,发心入藏,步行跋涉,备历艰险。翌年,方才到达拉萨,随即礼当代藏地日月二轮之一,康萨仁波卿为根本上师,历时七年,得深广二种般若心要及密乘秘传。于一九三五年返回汉地,弘宣大教。一九四零年,率弟子数人,第二次进藏,仍随康公学法,尽得显密传承,接受衣钵。从此辗转各地,南北摄化,孜孜于正法事业,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兼作译述,曾无暇隙,其间颇有灵异感应,毕生创立道场计四五处,译著达六、七十种之多。一九六七年旦凌晨,坐脱于五台山碧山寺,荼毗

3、之日,山麓遍闻异香云。上师初接佛源老和尚嫡传临济正宗第四十四代法统,继承康公密乘大威德法为第二十九代祖师,显密圆通,融贯大小。能内契佛意,取各宗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将西藏额鲁巴教派的教理和修法,完整系统地介绍到内地,并付诸实践,建立行持道场,摄持僧团,住持正法,就这点来说,实为汉藏佛教史上的第一人。159《菩提道次第论科颂讲记》宗喀巴大师著能海上师讲授上师严格遵守宗喀巴大师教派传统,在修持方面,大力提倡戒学,主张戒定慧三学不可偏缺,尤当以戒学为基础。强调学修必须依照次第。说:“定道由戒律下手,乃喀鲁巴的家风。”又说:“密宗本来在戒律中,

4、戒律即是密传,故应结合而修也。”他排除了宗派门户的偏见,开拓了综合研究的学风,虚心求真,体会了释迦世尊一代时教的精神所在,历年说法,皆归宗于般若。其谈般若,不尚清谈高妙,故弄玄虚,而著重在行持。所谓融理于事,即事而显般若。他说:“慧者何?般若也。般若无相,寓于六度万行,故曰慧行。若废行而谈慧,则慧亦无用。”以能内证实相,获中观见,故能不坏真俗,恰合中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实非一般所能望其项背。一九四五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派人执亲笔函件来我国邀请上师赴美弘法,岂偶然哉!这本《菩提道次第论科颂讲记》是一九三五年(民国乙亥年)上师在华北居士林讲

5、演时,由皈依弟子任定询居士随闻记录的。不像一般论典,专谈法相,它阐述了从博地凡夫,如何下手入门修行,直到圆满大觉,显密修持的整个过程,循序前进,踏实可行,没有令人觉得空虚,无从下手之感。尤其是上师将自己在藏地学法,从康公等口传获得的“萌芽”(扪牙)、“娘哲”(修行经验)融会于中,最极稀有难能可贵。望读者细心寻研,如教而行,久之,决定能获极大利益。在上师诞辰整一百周年的年头里,我们把这本书再印出来,作为弟子的献礼,纪念他一生为法,利生无倦的精神和业绩,俾过去曾随闻于座下的,忆持不忘,未曾亲承教诲的,也能同沾法益。总祈佛教昌盛,正法久住,国泰民安

6、,世界和平,一切有情,同证菩提云耳。侍者幻慧 一九八五年乙丑年九月159《菩提道次第论科颂讲记》宗喀巴大师著能海上师讲授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讲记民国乙亥年十月能海法师在华北居士林讲弟子任定询笔记加持总颂《菩提道次第》,即三十七道品,为修行的工具,若仅讲法相,则不能起作用。又西藏赞菩提道次第名曰完全次第。完全者兼指显密言,次第者指配合恰好言。次第之妙,惟修行人方能领略,其妙处如机器然,第一轮动,其余各轮皆动。其次第大概,加持总颂中已略标明,如第一颂皈依师,第二、三颂皈依广般若,第四颂皈依深般若,以下能成众德之体具恩师二颂为前导。身命动摇犹

7、如水中泡,二颂为下士道。受用无厌一切众苦门二颂为中士道。如我沦落生死固如是二颂为上士道。心趋倒境动摇能作止一颂为止观。共同道熟密器成就已三颂为密乘。以后数颂为回向。159《菩提道次第论科颂讲记》宗喀巴大师著能海上师讲授讲《菩提道次第》前须先讲加持总颂,此颂一方面表明求加持,一方面使了知《菩提道次第》大纲,如《妙法莲华经》中普门品等是明加持之理,此颂乃修加持之用,无加持不能成就故。禅宗恐人执著,不过不谈加持,实则亦不离加持。念佛持咒亦然,总须说明求加持之目的,否则护法神中,(除离欲者)有未离欲者,以屡次续请,即到又不明何意,便不护佑,普通诵经持

8、咒等,但请佛菩萨及护法降临,多不启白,每易招魔,不知启白为一种表明求加持之愿,最为重要,故此先启白宗喀巴大师。“南无第二法王无上悲智雪山善巧贤慧普闻文殊应化根本大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