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8课《木兰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8课《木兰诗》教学设计

ID:31669903

大小:87.1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16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8课《木兰诗》教学设计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8课《木兰诗》教学设计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8课《木兰诗》教学设计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8课《木兰诗》教学设计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8课《木兰诗》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8课《木兰诗》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木兰诗》教学案例鹿泉区宜安镇中学李云娇课题&木兰诗设计者李云娇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力争学生能当堂有感情地背诵全诗,并能体会民歌朗朗上口的特点。2、通过探究与讨论,理解并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3、通过教学活动,感受木兰这一山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理解劳动人民追求和平生活的愿望。4、根据想像扩写课文。教材分析重点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难点

2、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教学理念本文以诗歌的形式叙述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在质朴生动语言中,洋溢着浓郁的民歌情味和朴素的爱国热情。因此,在教学本文时,既要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屮体味语言,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及分析人物时体会情感。1、重视朗读训练。通过反复朗读,熟悉课文,了解大意,休味语言的民歌特点。2、在教学过程中,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充分挖掘学生的想象潜力,引导他们展开恰当的联想和想像文小的略写之处

3、。可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扩展作文练习。教具课件教案学案课时2学生活动教学过程简记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前一段时间,闻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资将中国的一部古代文学名著搬上了银幕,轰动了世界,大家知道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吗?对,是《花木兰》。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么魅力,以至于风靡世界,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木兰的最初雏形一一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的。(二)明确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大致情节。2.通过分析诗歌,理解木兰的形象

4、。(三)整体感知积极思考,回答问题。齐读学习目标。1.检查预习效果,给加点的字词注咅。教学过程简记k&hononjionshudtub可汗鞍鞘朔气金柝2.速读课文,将诗歌分成四部分,每部分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内容。第一部分(1-3段)替父从军。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第三部分(5-6段)凯旋而归。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背景介绍关于《木兰诗》产生的年代,有多种说法。从诗中的地名看,诗的时代背景,当与北魏和柔然的战争有关。而游牧民族强悍尚武的社会风气则是它产生的

5、社会基础。2•诗的结构是按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的。3.分析第一部分,写木兰决定替父从军。(1)文章一开始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文章一开始写的是木兰的忧愁情态:“唧唧复唧唧”,而不是直接写木兰从军的原因。这样写有两个好处,①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忧?为何愁?②能使文章简洁。如果从起因开始写,将相当复杂。(2)从第一段看,木兰的身份是什么?“当户织”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辛勤劳动的女子,而不是侯门小姐,这为下文替父出征奠定了基础。(3)木兰到底为何如此忧虑呢?原来此时国家有战事发生,召木兰的父亲入

6、伍,可是父亲年纪大了,家里又没有成年的男子可代父亲入伍。那木兰可以替父从军,又愁什么呢?古代歧视女子,女子没有地位,要求她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准抛头露面,法律不允许女子入伍。是否毫无办法?聪明的木兰想出了什么主意?女扮男装。女扮男装,冒着很大的风险,一是怕别人识破,更主要的是上战场面对的将是死亡,但木兰一片孝心,为了自己的父亲,死有何惧?学牛朗读后检查预习正音。学牛朗读。概括内容。学牛讨论,交流之后,概括发言,形成板书。学牛积极讨论。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学生自读第二段找答案,然后请同学用自己

7、的话讲述。学生品读感悟。大家对照自己想想,你是怎样对待父亲的呢?与木兰一比,教学过程简记是否有所感悟?(4)思考一下这两段叙述木兰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人物在这段时期心理活动起伏很大,同学们试着把握一下。忧虑(唧唧复唧唧)一一反复思考一一下定决心(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5)第三段,写木兰紧张地做准备工作,迅速从家出发和奔赴战场途中的见闻感想。先就“愿为市鞍马”做文章,用排比的句子,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要啰嗦地写呢?为什么不写在一个地方买齐?这样写有以下几个作用①写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要釆买上好

8、的用品。②战事紧迫,时间紧张,渲染出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③这是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诚如谢榛所说:“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四溟诗话》)联想我们曾学过的一首乐府歌辞《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东西南北的铺排,看似重复,却写出了鱼在连111间嬉戏的1*冃景和人们采连吋愉悦的心1*冃O(6)思考:赴边途屮是详写还是略写?(略写)详写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