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应用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应用

ID:31671514

大小:53.9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1-17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应用_第1页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应用_第2页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应用_第3页
资源描述: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应用【摘要】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人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共收治的76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全部老年患者均实施动态心电图诊断,同时还给予常规心电图诊断,然后针对临床结果进行比较,总结两者的临床诊断意义。结果经过我院的精心诊断后发现,于老年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相对于常规心电图临床结果更佳,因其能够诊断出一过性心律失常,同时能诊断出具体的心室和心房等更多的患病原因。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人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临床结果,故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动态心电图;老年心律失常;诊断;应

2、用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139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10-01老年人心律失常属于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特指60岁以上人群出现的心律失常,由于老年患者身体各项机能出现退化,倘若治疗不及时,将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健康,进而影响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心律失常为单一的类型,但一般情况下为两种或多种以上类型的复合形式出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动态心电图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不但有效地提升了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而且还为进一步的针对性治疗提供了准确的信息[1]。现针对我院2012年1月—

3、—2013年6月共收治的76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临床特点,进而阐述临床意义。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共收治的76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45例,女性患者为31例;年龄分布区间为61-81岁,平均年龄为72.3±2.8岁。经过我院的临床观察发现,76例患者均属于心律失常疾病,并且年龄均为60岁以上,符合了临床医学上针对老年心律失常的评判标准。根据检查发现,76例患者中出现29例冠心病患者,17例高血压患者,12例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此外,11例患者属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

4、,7例患者属于心悸待查。在经得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的同意后,我院一致决定给予全部患者实施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检查,然后根据两者的临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因全部属于均进行两种方式诊断,故年龄、性别和病情上不存在差异,P>0.05o1.2诊断方法我院使用的动态心电图为北京美高仪公司生产的12导联动态心电图,该诊断系统已经通过相关的计量局检查达标。76例患者进行持续性检测23-24小时,通过计算机人机对话、回放和专人统计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均有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复核,避免出现数据纟比漏和资料遗失。与此同时,全部患者同时也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临床

5、价值。针对收集所得的资料进行统计,根据房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律失常、房室阻滞、室性心律失常与束支阻滞归类。心律失常于中期前收缩次数小于100次/24h则是偶发;处于100-720次/24h则是早搏;大于720次/24h则是频发。房性心律失常可划分为复杂性房性心律失常和房性早搏。室性心律失常可划分为成对室早、室性早搏、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和RonToST段改变以压低大于0.lmV继续在1分钟以上,T波改变为小于1/10R波、倒置、负正双向[2]。1.3计算方法我院研究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12.0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计量资料比较用均数土标准差(x±s)代表,使

6、用t实施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X2检验,倘若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