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治疗失眠临床概况

中医外治法治疗失眠临床概况

ID:31734816

大小:60.13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17

上传者:U-991
中医外治法治疗失眠临床概况_第1页
中医外治法治疗失眠临床概况_第2页
中医外治法治疗失眠临床概况_第3页
中医外治法治疗失眠临床概况_第4页
中医外治法治疗失眠临床概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失眠临床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中医外治法治疗失眠临床概况摘要:本文对近5年来国内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失眠的文献进行分类和综合分析,以期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思路与启示。资料表明中医外治法治疗失眠疗效显著、安全可靠,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关键词:失眠;中医外治法;综述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3-0059-03失眠,中医称为不寐,古代文献亦有称之为目不暝、不得眠、不得卧,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轻者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或时睡时醒,或醒后不能再睡等,重者整夜不能入睡,常伴见头晕、头痛、心悸、健忘以及心神不安等证,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及健康。本病可见于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症、慢性疲劳综合症、抑郁症、焦虑症等以失眠为主要的患者。中医外治法以其有效性、安全性而备受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青睐。近5年来国内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失眠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正常的睡眠,依赖于人体的“阴平阳秘”,气血充足,脏腑调和。阴阳失于交通,阳不入阴是导致失眠的根本病机。导致失 眠的常见病因可大致分为以下4类:1、脾胃虚弱或思虑劳倦伤及心脾,心伤则阴血暗耗,神不守舍,脾气伤则运化失常,化源不足,故血虚不能养心,以致心神不安而成失眠;2、房室不节或久病之体,耗伤肾阴,水不济火,以致心火独亢,渐耗心阴,虚火扰神,阳不入阴,因而失眠。3、所愿不遂,肝郁化火,扰动心神,而发为失眠。亦有因暴受惊吓,终日惶惶不安,渐至胆怯心虚而失眠。4、宿食停滞,化生痰热,或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或瘀血阻络,以致阴阳不能交通而成失眠。2临床选穴督脉多选百会、神庭等穴;任脉多选中月完;胃经多选足三里、丰隆、内庭等穴;脾经多选三阴交;心经多选神门;心包经多选内关;膀胱经多选心俞、脾俞、胆俞、胃俞、肾俞、申脉等穴;肾经多选涌泉、太溪、照海等穴;胆经多选风池;肝经多选太冲、行间等穴;经外奇穴多选四神聪、安眠、印堂等穴;其中以百会、四神聪、安眠、神门、内关、三阴交选用频率最高。在辨证选穴方面,心脾两虚多加心俞、脾俞;心胆气虚多加心俞、胆俞;心肾不交多加心俞、肾俞;痰热内扰多加丰隆、内庭;肝郁化火多加太冲、太溪;阴虚火旺多加肾俞、太溪。耳穴多选用皮质下、心、肝、肾、神门等穴。3治疗方法 31针刺疗法传统体针是目前治疗失眠最常用的方法。何氏[1]取神门、心俞、太溪、行间、内关、太冲、足三里。太溪、足三里用补法;内关、太冲中等强度刺激;余穴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经治疗2〜4个疗程后,50例中痊愈38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林氏[2]取照海、申脉、百会、内关、三阴交为主穴,并结合辨证选穴,除百会外,余穴均取双侧,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愈31例,好转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1%o张氏[3]将30例患者采用针刺双侧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施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与药物组进行对照,连续治疗4个疗程后,结果: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76%,优于西药对照组733%O王氏[4]辨证取穴用梅花针叩打治疗失眠48例,结果:治愈25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792%郑氏[5]将治疗组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20天后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6%o按时取穴是针灸治疗失眠的一大特色。国氏等[6]选用心俞、脾俞、神门、内关为针刺主穴,并结合辨证选穴,走罐经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针刺与走罐时间为下午3〜5时,隔日1次,每周3次,10次为一个疗程,连续3个月,并嘱患者每晚在17〜19时自行点按涌泉穴,19〜21时自行点按劳宫穴,连续3个月,结果:痊愈10例,显效21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9333%O李氏等[7]釆用脏腑阴阳调治与时间疗法相结合 治疗失眠症取得满意疗效。朱氏等[8]运用子午流注纳支法治疗失眠也取得了一定疗效,2组总有效率之间无差异(P>005),2组痊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5综合疗法由于失眠病因的复杂性和疾病的顽固性,采用多种方法联合运用可以稳定疗效和缩短病程。何氏[19]选用四神聪、安眠、神门、足三里、三阴交、照海、申脉,针刺双侧,施平补平泻法,印堂穴施以温和灸,经1〜3个疗程治疗后,治愈35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为90%。蒋氏等[20]选用百会、印堂、神庭、神门(双)、三阴交(双)、太溪(双)为主穴,并结合辨证选穴,均施平补平泻法,同时艾灸百会穴,取针后,在督脉及膀胱经区域走罐,经2〜3个疗程后,治愈20例,好转19例,总有效率9286%O杨氏等[21]将治疗组针刺取百会、关元、双侧神门、足三里、三阴交,行补法,取双侧心俞和脾俞艾炷灸,每穴5壮,并用推法、按揉法、抹法、摩法对心俞、脾俞、太阳、神庭、关元、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施术;对照组只采用上述推拿手法进行治疗,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27例,显效9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8例,显效6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800%o李氏[22]等将治疗组选耳穴神门、皮质下、心、肝、脾、肾、枕、神经衰弱点,每次单取穴,两耳交替使用,每天按压3〜5次,睡前加强按压,并在患者脊柱两侧从颈椎到腰椎采用排罐法进行拔罐,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0d;对照组口服安定片5mg,每晚1次,治疗20d。 结果:治疗组痊愈8例,显效13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900%,明显优于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833%O何氏[23]等选取百会、印堂、关元、中腸、神门、内关、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安眠(双),除神门和内关外,余穴均接电针,用连续波,虚证弱刺激,实证强刺激;将维生素B1205mg注入风府穴,丹参注射液10mg注入双侧风池和心俞穴,心脾两虚加双侧肾俞,心胆气虚加双侧胆俞,心肝阳亢加双侧肝俞,每穴lmL,上述治疗隔日1次,10为1个疗程,经4〜5个疗程后,治愈率5935%,显愈率25%,有效率625%,总有效率906%o4问题与展望由于导致失眠的原因众多,也使得其在治疗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性。但失眠的根本病机在于阴阳失调,阳不入阴,因此,治疗失眠的根本在于扶正驱邪,调和脏腑,平衡阴阳,使机体恢复到"阴平阳祕”的正常状态。中医外治法治疗失眠不仅方法众多,简单实用,而且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其最大特点在于辨证论治,注重整体功能的调整,只有在机体的整体状态得到改善后,失眠才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较之西药治疗失眠,突显了其安全性、有效性、无毒副作用、无药物依赖性等特点。但目前的临床研究亦存在以下问题:①诊断标准、辨证分型及疗效评价标准尚不统一;②样本量小;③集中在经验总结和疗效观察上,在揭示中医外治法治疗失眠 的机理方面所做的研究较少。笔者建议今后应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出统一的诊断标准、辨证分型及疗效评价标准,在有条件的前提下采用大样本、多中心和随机双盲的研究方法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揭开中医外治法治疗失眠的机理,从而制定出更为科学化、规范化的治疗方案,进一步缩短疗程,提高临床疗效。参考文献:[1]何方勇针刺治疗失眠5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1),797[2]林秀莉针刺治疗失眠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1,27(5):15[3]张治强针刺五脏背脸穴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1,26(8):1624〜1626[4]王红梅梅花针叩打治疗失眠48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1):59[5]郑萍针刺治疗失眠临床观察上[J].海针灸杂志,2009,28(11):632〜633[6]国兰琴,刘慧荣按时取穴针灸治疗失眠45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1,43(2):63〜65[7]李振,宁飞,李倩,等脏时相调法针刺治疗失眠临 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5):69〜70[1]朱庆军,石杰子午流注针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12(4):412〜413[2]袁广宇艾灸治疗失眠症80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0):37〜38[3]胡敏,崔学伟,孙伟多功能艾灸仪治失眠症30例[J]•中国针灸,2007,27(6):438[4]高晓冬推拿点穴辨证治疗不寐116例[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5):102〜103[5]吕明推拿二步八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6(3):236〜237[6]李春杰推拿辨证治疗失眠101例体会[J].按摩与导引2008,24(12),15〜16[7]史玲,陈健,张吉玲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症4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0,19(1):44[8]蒙珊,吕纪宝,韦日铺,等脸原配穴埋线治疗失眠症50例疗效观察[J].江苏中医药,[9]韩怡菊耳穴贴压治疗失眠196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4):212[10]李育红,李绍芬电针治疗失眠52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2):37[11]赵欣纪穴位贴敷治疗失眠78例临床观察[J]•光明中 医,2010,25(8):1459〜1460[1]何列涛针刺加艾灸印堂穴治疗失眠50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3):67〜69[2]蒋茵婕,陈明明,张婷婷针灸走罐治疗失眠42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1,20(2):39[3]杨春光,廖明霞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0):654[4]李建萍,张慧,何培达耳穴贴压配合背部膀胱经排罐治疗慢性失眠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4):230〜232[5]何玲,刘思攸电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失眠32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3):8〜9(收稿日期:2012-12-2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