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与哲学的内在视域

形而上学与哲学的内在视域

ID:31911159

大小:6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1-27

形而上学与哲学的内在视域_第1页
形而上学与哲学的内在视域_第2页
形而上学与哲学的内在视域_第3页
形而上学与哲学的内在视域_第4页
形而上学与哲学的内在视域_第5页
资源描述:

《形而上学与哲学的内在视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形而上学与哲学的内在视域随着“后形而上学”(注:参见J.Habermas,PostmetaphysicalThinking:PhilosophicalEssays,PolityPress,1992.)等提法的出现,形而上学似乎被视为已经终结或应该终结的历史现象。然而,形而上学的消亡与否,并不仅仅取决于哲学家的拒斥或疏离。就应然而言,人对世界的把握总是难以离开形而上学。康德已有见于此:“世界上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形而上学”(注:康德:《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63页

2、。);就实然而言,则“所有的人或多或少都涉及形而上学”(注:Kant,WhatRealProgressHasMetaphysicsMadeinGeemanySincetheTimeOfLeibnizAndWolff,AbrisBooksInc.,1983,p.51.)。当然,从理论的层面看,何为形而上学、如何定位形而上学等等,依然是一个需要加以思与辨的问题。一“形而上学”这一概念首先与亚里士多德相联系。尽管亚里士多德从未使用过“形而上学”一词,但其讨论一般存在问题的著作却被后人冠以“形而上学”之名。在该著作中,亚

3、里士多德将哲学的任务规定为“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beingasbeing)”(注:Aristotle,Metaphysics,1003a25,TheBasicWorksofAristotle,RandomHouse,1941,p.731.),这方面的内容在亚里士多德之后进一步被规定为一般形态的形而上学,以区别于宇宙论、自然神学、理性心理学等特殊形态的形而上学。(注:参见P.Coffey,OntologyOrtheTheoryofBeing,Longmans,GreenAndCo.,1929,pp.20-21.)形

4、而上学的一般形态与ontology大致相当(注:Ontology源自拉丁文Ontologaia,后者又可追溯到希腊文logos(理论)与ont(表示“是”或“存在”)。Ontologaia出现于17世纪,据有关考索,由德意志哲学家RudophusGoclenius(1547—1628)首先使用。)。在概念的层面,ontology的内涵首先与希腊文的on或尔后英语的being相联系。一般认为,on或being既是系动词(近于现代汉语的“是”),又表示存在。与此相应,在汉语世界中ontology也有“是论”、“本体论

5、”或“存在论”、“存有论”等译名。自上个世纪前半叶以来,主张以“是论”译ontology者时有所见,而ontology亦每每被视为对“on”或“being”以及与此相关的一般概念和概念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在以上理解中,being所包含的“系词”义无疑构成了ontology主导的方面。从哲学的视域看,on或being尽管与语言学意义上的系动词有着本源的联系,但作为ontology论域中的哲学范畴,它的深沉涵义却更多地关联着存在问题。事实上,在亚里士多德那里,on便与实体、本质等具有存在意义的对象难以分离;中世纪对b

6、eing的讨论,也总是以存在(existence)本质(essence)等为其实质的内容;当代哲学对being的研究虽然呈现不同的趋向,但存在问题仍是其关注之点。奎因将何物存在(whatisthere)视为本体论的问题,海德格尔以此在为基础本体论的对象,都在不同意义上表现...了being的存在之义。从理论上看,以“是”为being的主要涵义并将ontology理解为“是论”,不仅仅涉及是否合乎汉语表达习惯的问题,而且关乎语言学、逻辑学与哲学研究的不同进路:如果将being等同于“是”,或多或少容易以语言学、逻辑

7、学层面的技术性分析,遮蔽在哲学视域中对存在本身的关注。从方法论上看,追溯概念的原始语言形态或原始语义无疑是重要的,它有助于理解有关概念的历史内涵。但如果仅仅以概念的原始词义界定概念本身,则似乎难以把握概念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就哲学概念或范畴而言,其起源常常与日常或具体知识层面的用法相联系,但日常的语词在成为哲学的概念或范畴以后,总是沉淀、凝聚了更为深沉、丰富的涵义,而非其原始的形态所能限定。如中国哲学中的“道”,其词源便涉及日常语境中的“道路”、“言说”等,但作为哲学概念,它的意义显然已非日常意义上的“道路”、“言

8、说”等所能涵盖。同样,being在词源意义上固然与系动词相联系,但这一语言学归属并不能成为其哲学意义的唯一或全部依据。亚里士多德已强调,在being的诸种涵义中,“什么”是其本源的涵义之一,而“什么”又揭示了事物的实体或某物之为某物的根本规定(whichindicatesthesubstanceofthething)(注:参见Aristotle:Metaphysics,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