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ID:32553380

大小:61.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12

上传者:U-25957
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_第1页
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_第2页
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_第3页
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_第4页
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_第5页
资源描述:

《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生活化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探究景东教师进修学校黄伟新课程要求思想品德课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我认为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对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构建生活课堂,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深刻的思考探索和实践。新课程《思想品德》教材图文并茂,语言生动,以其独特的内容和风格引导初中学生感悟人生的意义,帮助同学们认识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特别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它一改生硬、陈旧、传统的说教方式,以清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学生,体现了“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间接经验与现实生活直接经验结合起来,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体验,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以下是我对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生活化教学策略的一些实践和思考,在此与同行们一起学习和共勉。一、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学策略可以归纳为“生活—教学—生活”5 的循环。操作要求为:课前准备,明确课程学习主要内容、要达成目标重、难点,明确学习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有什么联系点,引导学生回忆或组织参与现实生活;课堂教学,以学生直接生活经验导入知识的学习,唤起学生直接经验的感受与体验,注重知识迁移、知识学习的内化,体验知识学习过程,引发运用知识的欲望。课后拓展,反思课堂学习体验,引导运用知识参与实践、提高认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走进父母心灵》一课的教学,课前我们可设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生活中你的父母有下列哪些行为:()A、爱偷看日记、偷听电话,侵犯隐私;B、不信任我;C、冤枉、爱唠叨;D、思想陈旧,老古板;E、小题大做,爱用命令的语气;F、老爱说,你看别人怎么怎么样。通过让学生分组交流自己调查的结果,然后用马克吐温的一句名言:“当我14岁时,我感到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理的人”引入课题,这样可以让学生产生共鸣。并通过小品的形式表演了与父母发生的各种冲突,大有与父母不能同处天下之势。借助这敏感的共有话题,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从两个角度去探究“为什么?”,一是从父母的角度,二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通过各组的讨论,再形成综合意见。下面就是来自两个角度的部分发言:孩子角度:我们长大了,对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希望拥有对自己的事情的决策权;父母这样做我们不能理解;父母角度:我们上班太忙了,没时间和孩子沟通,交流,想了解孩子现在思想的情况,无奈,只好偷看他的日记了。偷听,寻问打电话,那是孩子太小了,怕他处理不好与异性同学的关系;唠叨,那是每天对他们提个醒,对他放心不下,担心他们结交损友,受到伤害。关于购物,现在孩子消费要求越来越高,好攀比,希望孩子能从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体谅父母的难处……。通过合作探究,找出了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启发学生,“如果将冲突进行到底,将产生什么后果?”学生的发言是“家庭不和谐”“离家出走”、“5 甚至去自杀”。如何解决与父母的冲突呢?可设计这样的情节:给学生讲述几个父母以自己的生命换得子女生命的故事,强化“爱”的情感体验,感化学生,同时及时引导学生结合切身体验谈对父母的感情。让学生主动的讲述一些生活中父爱或母爱的真实感人的事例。通过生成的铺垫,出谋献策,支招,化解“爱的冲突”的方法便不言而喻了。再布置课后践行作业,“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主动与父母沟通,化解“爱的冲突”,倾诉自己对父母的爱。这堂课学生通过课前调查准备、课中合作探究,自己去感悟在生活中如何走进父母的心灵,解决生活中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困惑,从中学会了如何用实际行动报答自己的父母。二、教学生活化要让学生体验学习经历。体验性学习是现代学习方法的突出特征,也是生活化教学策略成功实施的关键。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体验学习经历呢?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六大解放”是对它的最好诠释。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闲置的双手动起来,去操作、去实验、去做事情;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从“只听不思”中解放出来,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学生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学生的空间——除了课堂学习,还引导他们走向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解放学生的时间——5 不将功课把他们的业余时间填满,给他们活动的自由,把课余时间还给他们。具体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课后注重实践和同学间的评价,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游戏、故事、小品、情景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的课堂活动真正成为教和学的中介。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非单纯地讲教科书;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教学“善于与人交往”时,练习“微笑”交往、“礼貌”交往、不同场合的坐姿训练,学说生活中如何答谢感激的语言训练等,使“学、说、做”有机统一,让学生在动与练的过程中去感悟,去体验尊重是交往的前提,礼貌是交往的名片,也是取得成功的名片。通过在课堂上“学、说、做”的练习、表演、比赛、评价,学生获得成功感,课堂氛围活跃,学生乐学。在此基础上,又布置“问卷小调查”,让学生在采访调查中去践行文明交往行为,在真实的生活中去“学、说、做”,在实践中去发展能力,学会创新,去获得文明交往的成功体验。三、生活化教学策略必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畅谈生活中的体验和困惑。在“走进父母心灵”一课的教学中,从问题的提出,到小组的学习探究、与父母冲突的表演、从认识到这种冲突是“爱”的冲突,到出谋划策解决爱的冲突的各种方法,以及到践行与父母的主动沟通等化解冲突行为的成功,我们将会看到,今天的学生是充满智慧、潜能各具特点的鲜活的生命体,教学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发展、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和教学过程的主宰,而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是学生的朋友、伙伴,学生才是真正的课堂主人;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而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互动的过程,是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在活动中与教材的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伙伴对话的互动过程。这一过程,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老师越是“放手”,学生的思维就越活跃,课堂上学习的效率就越高,所感悟的道理就越深刻。5 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学中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不停的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教学生活化才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真谛!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