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字旁觀之五:釋郭店簡《六德》之“柔”字

古字旁觀之五:釋郭店簡《六德》之“柔”字

ID:32609679

大小:443.2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13

古字旁觀之五:釋郭店簡《六德》之“柔”字_第1页
古字旁觀之五:釋郭店簡《六德》之“柔”字_第2页
古字旁觀之五:釋郭店簡《六德》之“柔”字_第3页
古字旁觀之五:釋郭店簡《六德》之“柔”字_第4页
古字旁觀之五:釋郭店簡《六德》之“柔”字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字旁觀之五:釋郭店簡《六德》之“柔”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網站xianqin.org2010年4月9日收稿日期:2010年4月9日古字旁觀之五:釋郭店簡《六德》之“柔”字【首發】王甲金(古文字民間愛好者)e-mail:jiaguwenwang@hotmail.com本人不久前在〈古字旁觀之三:論夒、、並論西周成語“柔遠能邇”〉一文中分析了(借為“柔”)字的字形與本義,(1)1近日又讀到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陳劍教授在該中心網站所發表〈郭店簡《六德》用為“柔”之字考釋〉一文。(2)2因陳氏文章並未解決該字的字形、字義問題,本人遂再撰此短文申論之。郭店楚

2、簡《六德》篇中有一字於31簡()及32簡()中兩見,《郭店楚墓竹簡》一書中寫作但未釋其義(在陳劍文章中寫作)。(3)3此後多位學者紛紛提出各種釋讀意見,但均未能令人信服。之後有不少學者指出該段簡文可與簡帛《五行》之相應簡文對讀,從而得知該字應讀為“柔”字,於是龐樸氏直接將該字釋為“柔”(以上前人意見及文獻均詳見陳文)。在的字形分析方面,陳文已述及徐在國氏認為該字從“”從“”,並將“”釋為“以刀斷木”形,釋為“制”。(4)4顏世鉉氏認為“”字上半為“蔑”字所從,下半為“制”。(5)5陳氏認為將“”釋為“制”在字形分析上有可取之處,但其結論也

3、不可信,不過陳氏對於該字字形從“”從“”這點則無異議。我認為此前諸賢的分析論證都尚有可商之處,他們把字分成上下兩半這點恐怕不符合實際,茲分析如下。1王甲金,〈古字旁觀之三:論夒、[夒戈]、[西夒]並論西周成語“柔遠能邇”〉: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網站,2010年3月25日。鏈結:http://www.xianqin.org/blog/archives/1882.html2陳劍,〈郭店簡《六德》用為“柔”之字考釋〉: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2008年1月24日。鏈結:http://www.guwenzi.com/

4、SrcShow.asp?Src_ID=3233《郭店楚墓竹簡》,荊門市博物館編,文物出版社,19984徐在國,〈郭店楚簡文字三考〉,李學勤、謝桂華主編《簡帛研究二〇〇一》,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5顏世鉉,〈郭店楚簡〈六德〉箋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七十二本第二分,2001年6月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網站xianqin.org2010年4月9日收稿日期:2010年4月9日“”這個字其實很簡單很清楚,右下方是一個人(猴),其上是眼睛(目),代表的是人的頭部,頭頂上方的“艹”原本是髪毛,或說是猴子的角毛

5、,簡文中訛變為“羊角”狀,這三部份全部加起來其實就是頁字(《金文編》顯字局部、《合集》22216)或夒(《合集》24964)(6、7)67。既然該字在郭店簡《六德》中被用作“柔”字,而金文中是以借為“柔”,那我們就不妨直接比較與(逑盤字,逑盤銘文來自互聯網)。字從夒/頁從西(),字從夒/頁從,所以我們現在只需要比較“”和“”了。甲骨文中“西”字有多種字形變化,常見的有形(《合集》8763)和形(《合集》26733)等。這些字形看似有異,實則互作無別,如卜辭裡的“西土”可作(《合集》9742正)也可作(《合集》36975),“西方”可作(《

6、合集》5570)也可作(《合集》28190)。這樣一來就很清楚了,字裡的相當於卜辭裡的形,字裡的當係由卜辭裡的形訛變而成,其實兩者都是“西”。因此,郭店簡《六德》中的被用作“柔”字一點也不奇6《金文編(第四版)》,容庚編著,中華書局,19857《甲骨文合集》,胡厚宣總編輯,中華書局,2001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先秦史研究室網站xianqin.org2010年4月9日收稿日期:2010年4月9日怪,因為它根本就是金文裡的(柔),也就是西周常用成語“柔遠能邇”裡的“柔”。之前諸家所論之誤肇始於把“匕”(人形)誤認作“刀”,這樣就造成了夒的

7、身首異處,那麼其後的分析當然也就不得要領了。據陳文自述,他的老師裘錫圭教授在看過他的初稿後提示他,郭店簡的殘簡第5號有字如,其辭例為“剛皆□”,故該字應該也釋讀為“柔”。陳文繼而謂:“”應該釋為何字,它跟“”到底是什麼關係,我還沒有明確的認識,謹誌此存疑以待進一步的研究(補記:也許此字和“”本來都跟“夒”字有關)。”其實把、放一起看也就很清楚了,它們是一個字。裡的人形其實也很清楚,“目”之下緊連著身體,最左邊的短斜筆是手臂,至於下方的“(止)”當係由字的訛變而來。或許有人會說,夒字有時候還保留了腳丫子的形狀(例如),那么這個“止”也可能只

8、是夒的腳丫子而非由(西)訛變而來。這個問題還得整體考慮,既然是用作“柔”,而柔是從“”字借用,那么這個字裡面當然就得有“西”;如果認為那個“止”只是夒的腳丫子,那么字將僅僅是“夒”而已,而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