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文:固始侯古堆一號墓所出編鎛補釋(1)

謝明文:固始侯古堆一號墓所出編鎛補釋(1)

ID:32615729

大小:1.03 M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2-13

謝明文:固始侯古堆一號墓所出編鎛補釋(1)_第1页
謝明文:固始侯古堆一號墓所出編鎛補釋(1)_第2页
謝明文:固始侯古堆一號墓所出編鎛補釋(1)_第3页
謝明文:固始侯古堆一號墓所出編鎛補釋(1)_第4页
謝明文:固始侯古堆一號墓所出編鎛補釋(1)_第5页
资源描述:

《謝明文:固始侯古堆一號墓所出編鎛補釋(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12固始侯古堆一號墓所出編鎛補釋(首發)謝明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固始侯古堆一號墓所出銅鎛鐘共8件,各鎛鐘形制相同,大小依次遞減。鎛鐘的鉦部及左右鼓部均鑄有銘文,其中M1P:4鎛鐘的銘文全被刮去,其它各鎛鐘鑄鐘人名也被鏟掉,各鎛銘文相同。參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編著:《固始侯古堆一號墓》第125—133頁附錄四《固始侯古堆出土樂器研究》(趙世綱執筆),大象出版社,2004年11月。該墓還出土銅編鐘共9件,其中M1P:15——17

2、號的3件銅編鐘的銘文可以連讀,與銅鎛鐘銘文的後半段相同。M1P:1(《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鍾柏生、陳昭容、黃銘崇、袁國華編:《新收殷周青銅器銘文暨器影彙編》,藝文印書館,2006年4月。276,下文簡稱《新收》)鎛鐘的銘文拓片相對清晰一些,我們的釋文主要根據M1P:1鎛鐘的銘文,在必要時也參考其它各鎛鐘。趙世綱先生執筆的《固始侯古堆出土樂器研究》(以下簡稱趙文)一文對M1P:1鎛鐘銘的釋文如下:唯正月初吉丁亥,□□擇其吉金,自作龢鐘,肄肄倉倉,嘉平元賁,孔樂父兄,萬年無期,□□參壽,其永鼓之,百歲外,遂以止趙文在銘文釋讀部分又直接釋作“之”。音。《新收》276—282除了

3、“樂”前一字釋作“子”,最後四字釋作“述以之音”外,其餘諸字之釋大體與趙文相同。吳鎮烽先生《商周金文資料通鑑》(1.2版)15805-15812(下文簡稱《通鑑》)《通鑑》檢索系統的編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各器類中間預留的空號有的不是足夠多,隨著新器的不斷發現,有的器類間的空號就會填滿。而檢索系統一旦稍微更新,同一個器的編號往往就會有所變化。這給研究者引用《通鑑》資料,帶來了十分的不便,如本文前兩稿用的是《通鑑》1.0版,所收侯古堆編鎛的編號則是15803號至15810號。本文第三稿引用《通鑑》時,全改用1.2版。此外,《通鑑》檢索系統還有一個很不便於讀者使用的地方,就是當檢索某個單

4、字時,顯示出來的無關信息太多,希望《通鑑》課題組的先生們能對此加以改進。的釋文爲:隹(唯)正月初吉丁亥,□□?(擇)其吉金,自乍(作)龢鐘,龢龢倉倉,子樂父(兄),萬年無諆(期),□□(嘉)平,方?參?(壽),諆(其)永鼓之,百歲外通,㠯(以)之韶。《近出殷周金文集錄二編》38-45的釋文大體與《通鑑》相同。而《通鑑》的釋文有多處和趙文不同,並且釋讀的順序也不一樣。其實對照相關各器上的銘文,有很多證據能說明《通鑑》的釋讀順序明顯有誤。比如M1P:5(《新收》279)或M1P:6(《新收》280)的銘文都是“參”處在闕文“□□”的後面,而“壽”和《通鑑》所釋的“嘉平方?”分別處在左右

5、鼓;M1P:15(《新收》289)“參”處在闕文“□□”的後面,而“嘉”處在“倉”收稿日期:2010年11月18日發佈日期:2010年12月8日頁碼:14/14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12的後面,所以是不可能出現“□□嘉平,方?參?(壽)”這樣的句子的。銘文的釋讀順序應當從趙文。趙文指出“擇”前邊兩缺文當是作鐘人名,被鏟去,可信(銘文後半的兩缺文趙文也指出是作鐘人名,詳見下文)。關於所謂的“肄肄倉倉”,趙文認爲:肄字寫作“”與《曾侯乙墓》的“”同,當爲肄字。裘錫圭

6、、李家浩先生在《曾侯乙墓鐘銘文與考釋》一文中云:“肄(引者按:非肄,原作“”)字从先聲,可以與洗相通。‘聿’(引者按:聿應作“”)當即津字,(引者按:此逗號爲趙文誤加)所以得聲的‘’省體。‘先’屬文部,‘’屬真部,二部古音相近。”“”,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鐘銘文中的倉字即寫作“”,“肄肄倉倉”在這裏當是形容鐘聲的美妙。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王孫誥中(引者按:當是“鐘”之誤)銘文有“煌煌熙熙”之句,肄和熙音近可以通假。“倉倉”在樂器銘文中多見。它在金文及典籍中異文甚多,作“鎗鎗”、“鶬鶬”、“瑲瑲”、“將將”、“鏘鏘”等。趙文所釋“肄”字,《通鑑》釋作龢,王秀麗先生則從釋“肄”之說,且認爲

7、:“肄”、“肆”古通用。“肄肄”、“肆肆”,用爲鐘聲之辭雖不見于典籍,但“肆”與鐘磬有關典籍多見。《周禮·春官·小胥》:“凡懸鐘磬,半爲堵,全爲肆。”王秀麗:《金文曡音詞語探析》,復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网站,2009年3月18日。http://www.guwenzi.com/SrcShow.asp?Src_ID=726。董珊先生認爲:趙先生釋爲“肄”。今按該字應分析爲从“尹”、“尗”聲,其下部與莒平鐘“=雍=”(《集成》1·00179)之“”字形近,當據裘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