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ID:32799144

大小:58.3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15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_第1页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_第2页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_第3页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_第4页
资源描述: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周丽娟山东省荷泽市成武县中医医院摘要: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应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视网膜光凝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60例(93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48眼)与试验组(45眼),每组30例。参照组采用激光光凝治疗,试验组采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处视网膜厚度(CM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参照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

2、为73.33%;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CVA、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BCVA、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出现眼压升高5例,轻度眼内炎感染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试骑组患者出现眼压升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牛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应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疗效显著,视力改善明显,安全性高。关键词:雷珠单抗;视网膜光凝;糖尿病性黄斑水肿;临床疗效

3、;安全性;收稿日期:2017-09-26Received:2017-09-26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由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疾病所致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UL为了讨论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应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视网膜光凝的治疗效率,选择60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眼科收治的60例(93眼)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48眼)与试验组(45眼),每组30例。试验组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50.5土

4、8.5)岁;平均糖尿病病程(9.5±2.5)年。参照组屮男15例,女15例;年龄44~73岁,平均年龄(53.5±7.5)岁;平均糖尿病病程(9.5±3.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参照组采用激光光凝治疗,采用蔡司公司VTSULASSTrion多波长激光机选择氟黄激光光凝术。激光参数:光斑能量为180^220mW,光斑反应广2级,直径100ym,曝光时间0.1s,光斑间距1.0~1・5个,治疗分4次完成,2次治疗间隔1周。试验组采用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联合视网膜光凝治疗,严格遵循眼内手术规范,在治疗前3d应用抗牛素滴眼

5、液,治疗时采用0.5%盐酸丙美卡因表面麻醉,5%聚维酮碘溶液消毒结膜囊90s,1ml注射器抽取雷珠单抗注射液0.05ml,注射针从颍上方距角膜缘4mni处睫状体平坦部进针,玻璃体腔内见针后缓慢注药,术毕无菌棉签压迫注射点防止药物反流,术后术眼包扎,左氧氟沙星、地塞米松滴眼液滴眼4次,连续治疗7do每个月进行复查。1.3观察指标及及疗效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⑵:显效:黄斑区无明显荧光渗漏现象,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提高22行;有效:黄斑区荧光渗漏减少,250%被吸收,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视力提高1行;无效:黄斑区荧光渗漏吸收<50%,或视力检查未提高甚至降低。总有效率

6、二(显效+有效)/总例数X100%o采用BCVA检查两组患者的视力变化,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OCT)检测两组CMT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土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检验。1«0.05表示差界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临床疗效试验组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参照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3%;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观察指标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C

7、VA、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BCVA.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患者BCVA与CMT比较(土s)下载原表2.3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治疗时,均未发牛结膜出血、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腔内出血、心脑血管等严重不良反应。参照组患者出现眼压升高5例,轻度眼内炎感染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试验组患者出现眼压升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