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

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

ID:32947670

大小:55.18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18

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_第1页
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_第2页
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_第3页
资源描述:

《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临床效果凌凯(江苏省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215200)【关键词】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肾功能衰竭【中图分类号】R4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3-0225-01慢性肾功能衰竭指的是由各类原因所导致的一种肾实质慢性损伤性疾病,该疾病的发牛会导致患者出现肾脏慢性缩小,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紊乱等全身性疾病。肾脏移植、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是该疾病现阶段最为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其中,唯一能够根治肾功能衰竭的方法就是肾脏移植,然而,因为肾脏

2、移植受到肾脏来源匮乏,以及存在临床匹配困难等因素的影响,应用范围有限,无法得到大范围的推广。木次临床研究对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衰渴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现将木次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木次临床研究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100例肾功能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男性54例,女性46例,患者年龄范围在49岁至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3±10.5)岁。患者平均血清肌肝(Scr)水平为(864.5±122)μmol/L

3、o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查均确诊为肾功能衰竭(ARF),且符合肾功能衰竭临床诊断标准。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腹膜透析组和血液透析组,每组50例,且两组患者基木临床资料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o1.2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纠正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紊乱、补液、输血和抗感染治疗,将患者血压水平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积极控制和治疗各项原发病,对各类危险和诱发因素进行有效控制[1]。血液透析选择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留置插管,透析液为重碳酸盐,透析器面积控制在1.0至l.lm2之间,以聚飒膜或二醋酸纤

4、维膜为透析膜⑵。对于存在高危出血倾向的患者,可改为无肝素或是低分子肝素透析。前3天每天透析1次,每次持续3至4h,3天后改为每周透析1次,每次4至5h[3]o腹膜透析组患者选择Bater的腹膜透析液和0Set装置,患者无需卧床,行间歇腹膜透析和连续腹膜透析,前者每次交换量在1000至2000ml之间,停止lh后再次透析,每天透析8至10次;后者每次交换量为2000ml,每天4至5次⑷。1.3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x±s)表示计量资料,

5、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X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0・05,则表示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5]。2结果血液透析组患者完全恢复率为66%(33/50);腹膜透析组患者完全恢复率为62%(31/50),两组患者完全恢复率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o血液透析组15例死亡,死亡率为30%,腹膜透析组13例死亡,死亡率为26%,两组患者临床死亡率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o血液透析患者主要死亡原因包括:1例感染性休克,1

6、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上消化道出血,2例高钾血症,4例左心衰,2例脑出血,1例脑疝,2例急性重症肝炎,1例狼疮活动。腹膜透析组患者主要死亡原因包括:3例感染性休克,2例高血钾,2例左心衰,2例脑出血,2例垂症急性肝炎肝坏死,2例右冠脉动脉瘤破裂。血液透析组患者少尿期持续时间为(19・5±5.2)d,腹膜透析组患者少尿期持续时间为(22.8±7.2)d,两组患者少尿期持续时间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o3讨论肾功能衰竭时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危重症,主要表现为

7、较为严重的肾脏损伤,且该疾病的临床死亡率较高。透析治疗是现阶段肾功能衰竭临床治疗的主要措施。本次临床研究表明,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治疗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和患者死亡率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因而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参考文献⑴周卫华,刘爱云•腹膜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6):56-57.⑵张坤芳等•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比较[J]•透析与人工器官,2001,12(6):10-11・[3]

8、黄成国•腹膜透析导管置入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卩]・中国医药导报,2010,7(26):162-167.⑷叶志国等•慢性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患者的血脂改变卩]・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0,21(11):1026-1027.⑸郑法雷•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展的机制与防治[J]冲华内科杂志,1998,37(3):204-20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