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瘟病毒sdwf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鸭瘟病毒sdwf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ID:33113415

大小:15.98 MB

页数:82页

时间:2019-02-20

鸭瘟病毒sdwf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_第1页
鸭瘟病毒sdwf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_第2页
鸭瘟病毒sdwf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_第3页
鸭瘟病毒sdwf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_第4页
鸭瘟病毒sdwf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鸭瘟病毒sdwf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鸭瘟病毒SDWF株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姓名:张坤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预防兽医学指导教师:刁有祥20120615山东农业人学顾lj学位论文中文摘要鸭瘟(DuckPlague,DP),是由鸭瘟病毒(Duckplaguevirus,DPV)弓I起的鸭、鹅和天鹅等水禽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严重成肋、养鸭业的发展。鸭瘟于1923年由Baudet首次在荷兰报道,之后在许多国家均有流行。1957年黄引贤在我国广州报道了本病。至今,全国各养

2、鸭地区均有本病流行的报道,为了更有效的防治DPV,有必要发展简单、快速的检测方法和良好的病原检测及定位手段,并对其致病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内容包括四部分:一、鸭瘟病毒SDWF株的分离鉴定通过鸭胚尿囊膜接种,从疑似鸭瘟病例中分离到l株病毒,采用血清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和PCR方法对分离毒株进行了鉴定,并对毒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毒株人工感染SPF鸭的症状及剖检变化与自然感染病例相同;分离株无血凝活性;鸭胚半数致死量ELD50为lO‘4‘33/0.2mL;对氯仿、乙醚敏感

3、:不耐酸碱、不耐热。分离毒株PCR鉴定结果显示,PCR产物与预期大小一致,其产物序列与鸭瘟病毒标准强毒株相应片段核苷酸的同源性为99.9%。上述结果表明,分离毒株为DPV,且为强毒株,命名为SDWF株。二、鸭瘟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为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特异的DPV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DPV基因组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弓f物,经优化反应体系,建立了LAMP快速检测方法。结果表明,LAMP方法能够在63℃恒温下,1h内

4、实现目的核酸的大量扩增。结果判定时只需要在扩增产物中加入SYBRGreenI染料,就可以直接在可见光或紫外光下观察颜色变化。该方法敏感性可达0.245pg/gL,比普通PCR灵敏性高10倍;对I型鸭肝炎病毒、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鸭新城疫病毒、鸭源偏肺病毒等的核酸无交叉反应;利用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对40份临床样品的j;日性检出率为30%。该方法简便快捷,省时省力,是一种适用于基层实验室快速、准确检测DPV的方法。三、鸭瘟病毒强毒株感染SPF鸭动态病理组织学研究将纯化的DPV人工感染2月龄SPF鸭

5、,定期剖杀试验组和对照组鸭,对各组织器官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观察,并进行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人工I鸣瘟4『b毒的分高攀定技致柏。件研究感染后24h,感染SPF鸭中枢免疫器官胸腺、法氏囊淋巴细胞数量减少,组织间隙增大;肝脏、脾脏组织病变较为严重,其余组织器官均出现程度较轻的病理变化。感染后48"-'96h,中枢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极度减少,网状细胞增生,组织器官结构模糊不清,严重充血、出血;其余组织器官出现细胞变性、出血等病理变化。感染后120h,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出现大片坏死区。点眼滴

6、鼻组SPF鸭感染DPV后组织学变化与皮下注射组相似,只是发生的时fHJ推后约24"--48h。对照组SPF鸭病理组织学观察未见损伤。WBC、HGB、AST、ALT等发z£显著变化。该结果表明,接种DPV强毒感染SPF鸭的组织器官严重受损,特别是免疫器官,甚至会引起免疫抑制。四、间接免疫荧光染色(IFA)检测鸭瘟病毒及在鸭体内的抗原定位将纯化的DPV免疫清洁级新西兰白兔,高免血清经辛酸.硫酸铵法和葡聚糖G200柱纯化,制得第一抗体。以FITC标记的山羊抗兔IgG为第二抗体,通过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DP

7、V间接免疫荧光(IFA)快速珍断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一抗的最佳稀释度为1:100,感作时间为4℃过夜;二抗的最佳工作浓度为1:200,感作时间为37℃1h,DPV特异性黄绿色荧光最清晰。以IFA对DPV人工感染鸭的各组织器官进行检测,在死亡鸭的脾脏、胸腺、法氏囊、肝脏、食道、泄殖腔、肠道、肾脏、肺脏及气管中均检测到DPV抗原,以肝脏、脾脏等组织中荧光最强。表明这些器官是DPV感染后的主要靶器官。关键词:鸭瘟病毒(DPV);分离鉴定;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SPF鸭;病理组织学变化:间接免疫荧光

8、染色(IFA)山东农业人学顺{j学位论义Isolation,identificationandstudyonpathogenicityofduckplaguevirusSDWFstrainAbstractDuckplague(DP)isanacutesepticinfectiousdiseasethatcausedbyduckplaguevirus(DPV)jandcharacterizedbyitshighprevalence,morbidityand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