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ID:33371520

大小:53.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5

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_第1页
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_第2页
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_第3页
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_第4页
资源描述:

《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古诗美内敛,教学绽光华——古诗文教学之我见古典诗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新大纲明确地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古诗文。如何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呢?多年来,我校语文组教师致力于探索古诗教学的模式,探索古诗的学法指导,通过深入研究与教学实践,我校语文教师对古诗教学有了深切体会。我们认为:古诗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发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终生受益。在古诗文教学中我们尝试用“自主学习”的模式进行教学,具体就是读——解——赏——用这四个环节。一、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通、读顺、读用。新课标实施建议

2、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因此,学习古诗文首先要求学生读、记。(1)初读课文(读通)现在我校多媒体已经开设了班班通,对教学有很大帮助。在古诗文教学这块上,可直接打开网络播放录音范读。首先要求学生听范读,再利用工具书正字正音,接着跟读、自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范读、正字正音、自读读一般控制在5分钟之内。(2)导读课文(读顺)学生扫清字词障碍后,教师要结合范读和抽读引导学生读课文。因为此时学生还不能具体感知课文内容和情感,

3、学生是跟着范读和语感来断句和感悟节奏。这时,教师要指点学生读课下注释,为的就是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如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年少万兜鍪”一句,“万兜鍪”的意思如果不看注解,学生基本是搞不懂的;又如李清照的《渔家傲》中“星河欲转千帆舞”的“星河欲转”也要通过注释来理解。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读。(3)再读课文内容(读用)这和后面的用有区别,这里就是对古诗文最直接最简单的运用。这一环节可采用问答方式进行,教师起穿针引线的作用。这里的用单纯针对文本内容,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很简单:你说上句,他接下句;你说颈联,

4、他马上说出第三联;教师用课下注释来问,他能答出内容就够了。学生一般是半看半背的,你不能强求他这时背,毕竟学生才接触文本不久。这里的用就是要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要学生熟悉文本内容。二、解读文本这是对课文的进一步分析,教师要对课文中有关作家作品、文体特征、创作背景等内容作简单的介绍,然后让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首先,简介作家作品、文体特征、创作背景等内容。这里一定要注意一个“简”字,就是简单明了易记。你像记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仙,《李太白集》,与杜甫并称“李杜”或“老李杜”

5、;又如识记韩愈:韩愈,字退之,唐朝,提倡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昌黎先生集》。背景介绍结合诗句,如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让学生读,读文本,读注释,教师引导“作者写此诗高不高兴?”“哪一句中哪一个字看出他不高兴?”这时再强调“左迁”二字,然后解析诗题,介绍背景,有利于学生感悟作者情感。其次,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解读文本。文本解读要求忠实于教材,对于课下相关注释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从最近几年的期末考、中考对古诗文的考查来看都是对文本简单精确的分析,对学生基础的考查。如2013年中考第1

6、0题:阅读《采薇》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回答下列问题。(1)《采薇》选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一首(体裁)(2分)。(2)两首诗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请分别结合诗的第四联简要分析(4分)。12题(1)-(8)全是直接默写,(9)“古人常用‘草’写春之‘早’,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又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出题者的意图:他不是要考倒学生,而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三、赏析文本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

7、和审美情趣。教师应从整体上引导学生去感知古诗文的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词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教学的目的。比如我在教学《行路难》中结合学生面临中考的心里,让他们感悟到了李白“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的彷徨苦闷,以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赏析李煜《虞美人》时学生感叹:“问我中考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此基础上,学生也更深体会到了亡国之君的亡国之哀,加深了对文本的赏析!四、熟练的运用古诗文教学在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当然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在考试中拿分:“能得分才是硬道

8、理!”学生要拿分就必须学会熟练运用。我很赞同“死去活来”这一说法,我觉得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先“死”:死记文本内容、死记需要用到的注解、死记老师的相关讲解,“死”到形成条件反射,“死”到一说诗题,马上作者、文学常识、内容、情感张嘴就来,那这时学生就“活”了。正如好多小孩能正确区分赛文奥特曼、雷欧奥特曼、艾斯奥特曼等等,就是因为他已经“死”到了形成条件反射。我觉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