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学设计:第11课师说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学设计:第11课师说

ID:33413804

大小:60.6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25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学设计:第11课师说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学设计:第11课师说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学设计:第11课师说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学设计:第11课师说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学设计:第11课师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教学设计:第11课师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师说【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了解古文特点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的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3.了解文中所采用的论证结构,学比的论证方法【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第二段,学习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2.熟读全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课吋安排】1课吋【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魏晋以后门阀制度仍有沿袭的唐代,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因此,他们轻贱老师,社会上从师之风日下。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散文家韩愈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

2、己的观点,批判“耻学于师”的陋习。那么,老师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从师学习?择师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韩愈的《师说》来探个允竟吧!二、走进作者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今河南孟州南),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倡导者。因为古代吕黎(今辽宇朝阳)韩氏是望族,自谓郡望吕黎,所以后人称韩愈为韩吕黎。韩愈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屮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气势雄壮,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Z首。三、文学常识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吋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

3、朝以来讲求声律、辞藻、典故、排比、对偶但内容空洞的骈文视为俗文,认为自己的自由化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冃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唐宋八大家)他们重视写真情实感,强调“务去陈言”(韩愈《答李翊书》)和“词必己出”(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的独创精神。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的华而不实的文风。四、解题“师说”不是“说说老师”的意思。“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

4、也可夹叙夹议。''说”比“论”更随意。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等都属于“说”一类文体。“说”,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所以《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刚才说过,当时社会风气不重视从师Z道,认为从师学习是可耻Z事。韩愈写这篇文章赠给他的学生李蟠,其目的是抨击时睥,宣扬从师的道•理。五、探寻背景这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屮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屮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35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

5、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來他听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韩愈既以这样的人自我标榜,也以好为人师而著称。《新唐书》本传说他“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唐代,魏晋以來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贵族子弟都入弘文馆、崇文馆和国子•学。他们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韩愈写《师说》的社会背景,可以从柳示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的一段话里看出。柳宗元说:“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

6、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作《师说》,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己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实际上,可以把《师说》看作韩愈提倡“古文”的一个庄严宣言。六朝以來,骈文盛行,写文章不重视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尽管也产生了一些艺术成就很高的作品,却导致了文学创作中浮靡之风的泛滥。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在唐代,韩愈不是第一个提倡“古文”的人,却是一个集大成者。他无论在文学理论述是在创作实践上,都有力地促成了“古文运动”的兴起、发展,并身体力行,培养了

7、大批有志于古文创作的年轻人。六、研习课文(三读课文)一读读通顺二读懂文意(词,句)三读析结构[内容梳理](1)总论从师的必要性和择师的标准;(2)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3)用具体事实进一步阐明谁可为师的道理;(4)说明写作本文的原因诵读第一白然段,用原文冋答下列问题。①人为什么要从师?1.学者必有师;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人非生而知之者。②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诵读第二白然段,用原文冋答下列问题。①本段对“古Z圣人”“从师”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