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常喜:金文“蔑曆”補釋(1)

范常喜:金文“蔑曆”補釋(1)

ID:33690686

大小:6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28

范常喜:金文“蔑曆”補釋(1)_第1页
范常喜:金文“蔑曆”補釋(1)_第2页
范常喜:金文“蔑曆”補釋(1)_第3页
范常喜:金文“蔑曆”補釋(1)_第4页
资源描述:

《范常喜:金文“蔑曆”補釋(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69金文“蔑曆”補釋(首發)范常喜中山大學國際漢語學院【摘 要】本文據戰國楚簡材料中“、邁”,“蔑、”相通假的現象,推測金文習語“蔑曆”中的“蔑”可讀作“勵”,訓為勉勵,為于省吾先生在1956年提出的“蔑”當讀作“厲”的觀點提供了直接的通假例證。文末還對郭店簡和上博簡中兩處與“蔑”相關的文句提出了個人的釋讀意見。【關鍵詞】金文;蔑曆;楚簡一“蔑曆”一語多見于商末至西周晚期的金文,其中“曆”多寫

2、作“”,為減少造字麻煩,本文徑寫作“曆”。“蔑”也或寫作“”。相關辭例如金文辭例引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殷周金文集成》,中華書局1983-1994年。辭例後括注的編號為該書中的冊數和編號。為減少造字,在不影響文意的前提下釋文從寬。:小子卣:貝,唯蔑汝曆。(10·5417)保尊:蔑曆於保。(11·6003)段簋:王段曆。(08·4208)繁卣:公繁暦。(10·5430)長甶盉:穆王蔑長甶,以即井伯氏。井伯氏不姦。長甶蔑曆,敢對揚天子丕休。(15·9455)師遽方彝:師遽蔑曆。(16·09897)史墻盤:史牆夙夜不墜,其日蔑曆。牆

3、弗敢沮。(16·10175)師俞簋蓋:艅其蔑曆。(08·4277)“蔑曆”的“曆”,多讀為“歷”,訓為歷行、功勞或功績,學者間分歧不是太大,只是“蔑”字的訓釋頗具爭議,因此,有關“蔑曆”的解釋超過30餘家。不過從銘文前後文意來看,大部分學者都同意“蔑曆”是指上級對下屬的勉勵嘉許,所以諸家說法中仍以“黽勉”、“懋勉”、“勉勵”、“嘉勉”諸說較易為學者接受。諸家對“蔑曆”的訓釋可以參見邱德修《商周金文蔑曆初探》,台灣五南出版社1987年。亦可參見後文所引于省吾、唐蘭、張光裕、晁福林三位先生的文章。後來,張光裕先生據新發現的曶鼎銘文中“叔父

4、加曶曆”的說法,認為收稿日期:2011年1月9日發佈日期:2011年1月9日頁碼:4/4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鏈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369“加”、“蔑”二字構形雖異,但是從句式及內容對比,兩者用意應無大別。《說文》云:“加,語相增加也。”因此,“加曶曆”可以理解為時王褒獎和增添“曶”的功績。“加”亦與“嘉”相通。“嘉”亦有表彰、嘉許、讚美之意。如《尚書·大禹謨》云:“予懋乃德,嘉乃丕績。”《左傳》莊公十七年有:“秋,蔡季自陳歸於蔡,蔡人嘉

5、之也。”均可說明“加曶曆”,可以讀為“嘉曶曆”。張光裕《新見曶鼎銘文對金文研究的意義》,《文物》2000年6期。曶鼎銘文中“加曶曆”的出現,進一步明確了“蔑曆”中“蔑”當與“嘉勉”義相類。雖然“蔑”的意思逐漸明朗,但“蔑”為何有這一義項卻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釋。于省吾先生認為“蔑”字,從戈聲,其所從的“”即眉字古文。眉屬脂部,而萬字屬祭部,兩部相近。萬與邁同字,意與勱同,訓為勉。于省吾《釋“蔑曆”》,《東北人民大學人文科學學報》1956年2期。唐蘭先生則認為“蔑”字當讀若末,和伐一樣皆屬祭部。在字義方面,蔑和伐亦通用。所以蔑當讀伐,訓為

6、誇美,後世的“伐閱”一語就是金文“蔑曆”的變異。唐蘭《“蔑曆”新詁》,《文物》1979年5期;晁福林先生則認為“蔑”字從“眊”得音,通假而讀若冒,用如“勖”,訓為“勉”。晁福林《金文“蔑曆”與西周勉勵制度》,《歷史研究》2008年1期。可見,學者們在“蔑曆”中的“蔑”字為何有“嘉勉”義這一點上分歧仍較大。二近年發表的戰國竹簡材料可以為“蔑曆”一語中“蔑”字的釋讀提供一些線索。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中有《耆夜》一篇,記載了周武王伐耆(即黎)勝利之後,舉行“飲至”禮,飲酒中武王和周公分別作詩的情況。其中周公所作《蟋蟀》詩多有與今本《詩經·蟋蟀

7、》詩句相同者,其中一節為“今夫君子,不憙(喜)不藥(樂)。日月亓(其)(邁),從朝﨤(及)夕。母(毋)已大康,則夂(終)以(祚)。”其中“日月其”一句,今本作“日月其邁”。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頁154,中西書局2010年。可證“蔑”與“萬”可以相通。此外,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中有《曹沫之陣》一篇,記曹沫(文獻中也寫作劌、翙、昧)與魯莊公問答,是一種久佚的先秦古兵書。簡文中曹沫的“沫”寫作“蔑”、“”、“”、“”或“”。“蔑”或“萬”與“沫”上古音同屬明母月部,讀音相同。參見馬承源主

8、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四)》頁243,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寫作“”見于5號簡,參見該書第96頁。亦可證“蔑”與“萬”可相通假。以上兩篇戰國竹簡材料中“、蔑”與“邁、”相通假的例子,可以證明金文“蔑曆”中的“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