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代表人物

诸子百家代表人物

ID:33760145

大小:75.3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3-01

诸子百家代表人物_第1页
诸子百家代表人物_第2页
资源描述:

《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百家争鸣的结晶——先秦诸子散文预习布置:整理先秦诸子的思想和著作,完成下表学派代表人生卒年姓名国别主要观点著作体式文学价值教学过程:交流预习学派代表人生卒年姓名国别主要观点著作体式文学价值儒孔子-551~-479孔丘字仲尼鲁国儒家主张实行仁政,重礼乐,重伦理,重教育性善《论语》语录体文字精,质朴含蓄,概括力强,格言韵味。儒孟子-372~-289孟轲邹《孟子》论辩体词锋犀利,气势亢沛,感情强烈,长于论辩墨墨子-468~-376墨翟鲁国墨家主张兼爱,反对兼并战争,反对宗法等级制度,反对儒家的繁文褥节和厚葬久丧《墨子》语录体议

2、论增多文词质朴,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道老子?~?李耳字伯阳楚国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老子》句式整齐,多用韵语道庄子-369~-286庄周宋国《庄子》突破语录体向专题论文想象奇幻,行文汪洋恣肆,富有诗意法荀子-313~-289荀况赵国法家主张实行严刑峻法,奖励耕战,富国强兵性恶《荀子》专题论文朴实浑厚:严整精密。法韩非子-280~-2336韩非韩国《韩非子》专题论文锋芒锐利、说理透彻。战国时期,诸子蜂起,不同学派和政治主张自由论争,推动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台个学派的辉煌论著,体现了百家争鸣的积极成果。一。百家

3、争鸣与先秦诸子做文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宗法制动摇,兼并战争频仍。政治风云多变。正是在这种情势之下,士阶层空前活跃。有的聚徒讲学,有的游说各国。--侯卿相争相养士,以招揽人才,壮大自己的势力,而贤能之士也借机献计献策,陈述己见。如战国中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稷下学宫中合派学者苦荤,竟达上千人。他们论学议政,著书立说,盛况空前。据《汉书,艺文志》.先秦诸子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其中最重要的是儒家、道家、法家和墨家,其代表著作分别为《论语》、《孟子》、《荀子》、《老子》

4、、《庄子》、《韩非子》、《墨子》。在备学派中,首先兴起的是由孔子创立的儒家,继起的是墨家,然后是其他各家。他们争论思想、政治领域的各种问题,如天道论、认识论、人性论、名实关系、社会伦理、礼法制度等等。例如儒家主张实行仁政,重礼乐,重伦理,重教育,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法家主张实行严刑峻法,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墨家主张兼爱,反对兼并战争,反对宗法等级制度,反对儒家的繁文褥节和厚葬久丧。再如孟子主张性善沦,荀子主张性恶论,等等。真是众派争流、奇花竟放,蔚为壮观,我们从先秦诸子的论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各种学术思想和政治主张

5、之间的碰撞和辩难,思想活跃,学术发达,也可看到各个学派自身发展的轨迹。百家争鸣促成了诸子散文的蓬勃发展。这不仅反映在内容L,而且表现在文体形式上。记载孔子言行的《论语》,尚属简短的语录体,《墨子》沿用语录体,但议论成分增多,以适应争鸣的需要。不过,这种议论尚较质朴。到了《孟子》,论辩色彩加浓,行文显得繁富而又曲折。《庄子》开始突破语录体,向专题论文发展,到了《荀子》、《韩非子》不再用语录体,而成为专题论文。诸子散文这仲由简到繁,由语录体到专题论文的演进过程,生动地体现了百家争鸣对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二、失秦诸子散文的文学

6、价值先秦诸子散文各抒所见,畅所砍言,不仅思想深邃,富于哲理,时时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而且包含许多寓言、故事,神话,显得生动、形象,各具特色,真正做到了百花齐放。这就使它不仅在思想史、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具有根高的文学价值,后代优秀散文家无不从中多方汲取营养,获得借鉴,然后再自成一家之言。《论语》和《孟子》是儒家的著作。《论语》的突出特点是文字精,质朴含蓄,概括力强,具有格言的韵味。例刎:“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就不仅是对松柏的赞美,而且蕴含着对坚强性格的歌颂,给人以美感,后来成为历代诗歌绘画的重要主题。《论语》

7、的另一特点是通过对话和行动的记叙来展示人物的神情风貌。就整部书而言,给人印象最深的便是作为思想象、教育家的孔子的形象。《孟子》仍为语录体,但有很大发展,它词锋犀利。气势亢沛,感情强烈,长于论辩。论辩方式灵活多变。有时采用设问方法,单刀直入,步步进逼;有时掌握对方心理,欲擒故纵,引人入级;有时运闲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辩论是非。《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著作,《老子》仅五千字。句式整齐,多用韵语。《庄子》的突出特点是想象奇幻,行文汪洋恣肆,富有诗意。如《逍遥游》关于鲲鹏的描写,《秋水》关于河伯望洋兴叹的描写,都是意境开阔,蕴

8、含哲理而又具有抒情意味。《墨子》是墨家的著作。此书文词质朴,逻辑性强,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如《非攻》从“窃桃李”、“掇人犬蒙鸡豚”等日常生活事例引出“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的原则,然后根据这条原则论证攻国之太不义,就是较为典型的一。《荀子》、《韩非子》都是战国末期的著作,荀子虽属儒家,但也受到各家的影响,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