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美学国内生态美学研究综述new

生态美学国内生态美学研究综述new

ID:34397021

大小:285.8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5

生态美学国内生态美学研究综述new_第1页
生态美学国内生态美学研究综述new_第2页
生态美学国内生态美学研究综述new_第3页
资源描述:

《生态美学国内生态美学研究综述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ll卷第2期(总第80期)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V01.11No.2GeneralNo.80JOURNALOFPETROLEUMEDUCATIONALINSTITUTEOFXINJIANGNO.22010当今美学界的热门话题——生态美学国内生态美学研究综述朱亚辉(四川外语学院,重庆400031)摘要:生态美学研究在国内已有十多年历史,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理论上达成了四方面共识:生态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逐步明晰,确立了一些生态美学研究领域的专业术语和概念;基本确立了以生态存在论为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中国传统美学资源中的生态美学思想是当代

2、生态美学研究的重要学理基础,它为中国美学参与东西方美学平等对话创造了重要条件;生态美学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在于,生态美学的理论研究要与实践紧密结合;当然,生态美学研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还有待探究。关键词:生态美学;研究现状;成就与共识中图分类号:FU62.2文献标识码:A同其他相关学科一样,生态美学的提出与当前全球化背景下生态环境恶化密切相关。当前国内外学者正在从各个角度对现代性问题进行反思。对当前环境问题的关注,对人类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进行反思,这是国内学者开展生态美学研究的一个理论起点。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生态美学研究异军突起,中国第一篇比较完整地论述生

3、态美学的文章,是曲阜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李欣复在《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第12期发表的《论生态美学》一文。该文指出:生态美学“是伴随着生态危机所激发起的全球环保与绿色运动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及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分别在2001年第2期,2004年第1期,2005年第5期发表了有关生态美学的系列专题论文。经过十几年的研究,生态美学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也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本文就生态美学研究中出现的种种观点进行梳理,整理后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最为根本性的问题,它立足于人与环境的整体

4、对人类的生存境界进行“诗意地展望”,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高度和谐统一,实现在人与环境的各部门中主体与客体潜能的自由和谐的发展,最终指向了对人的终极关怀。关于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具体来看看下面几个人的观点:上海大学国际工商与管理学院教授章海荣认为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是主体问性哲学,即寻求与自然的对话并在平衡与和谐地球生态关系的基础上,从整个生命及物质系统繁荣中谋求人类的进步和发展。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杨春时也指出现代美学已经完成了由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型,只有主体间性才能成为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主体间性哲学把人与世界的关系包括入与自然韵关系规

5、定为主体与主体的关系,通过二者的交往、对话湘通i融合而达到审美的境界。美学文艺学研究专家曾永斌提出了人本生态观:以生成本体论为哲学基础的人本生态观,在自然一社会一文化的网状整体关联中,揭示出“自然向人生成”的生态进化规律。这种生态观不仅树立起“为了人”的生态目的原则,同时也坚持“通过人”的工具性原则,在两者的统一中实现人的本质的全面生成,实现自然与人的积极统一。这种以人本生态学为主导精神的美学,作为美学的生态化形态,就是人本生态美学。人作为自然迄今所生成的最高成果即主体化的自然,理应是生态价值的终极主体,人也是审美价值的终极主体。一句话,自然之所以会美,就

6、因为它是人性生成的生态之源。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恒健生认为生态美学的本源性即它的大道性。生态美学的大道本源性首先表现在它超越主客二分对立,回到人与自然万物同生共运、圆融共舞的浑然一体。一、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三、中国古代智慧中的生态美学在研究对象和范围上,大多数研究者普遍认为,生态美学研究不仅仅局限在狭隘的自然生态环境的领域,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广义上的地球上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这里指的环境也不仅仅包括自然生态环境,还包括社会生态环境甚至人的精神文化生态环境。比如,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恒醇指出生存环境不仅包括自然环境,而且还包括社会环境和文

7、化环境。这就使人的生态结构具有了多层次性的特点,除了自然生态,还涉及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甚至精神生态。生态美学研究泰斗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教授曾繁仁认为生态美学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生态美学仅研究人与自然处于生态平衡的审美状态,而广义的生态美学则研究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和人自身处于生态平衡的审美状态。他更偏向广义的生态美学。二、生态美学的哲学渊源基本确立了曾繁仁提出的以生态存在论为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并认为这是对美学研究的重大突破。无论是杨春时提出的主体间性哲学,陈望衡提出的生态哲学,曾永成的人本生态观,还是刘恒健的生态美学的大道本源性,其实质就是

8、生态存在论哲学。它以对传统美学研究的反思为其基本特征和出发点,冲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